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境行政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作 者: 费媛媛
导 师: 董茂云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环境行政合同 实践 制度构建
分类号: D9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而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种新型的治理环境问题的手段——环境行政合同走入人们的视野,即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部门与环境活动主体以合同的方式约定双方在有关环境保护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的一种改善环境的方法。这种方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荷兰,德国,法国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宝贵经验。同时,我国在环境行政合同方面的相关实践也屡见不鲜。然而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权利义务设置不够明确和平等;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不注意对于行政相对人的保护,造成相对人参与积极性低;部分行政相对人出于私利,不惜牺牲公共利益等。上述问题限制了环境行政合同作为一个新型的的管理方法,在我国的环境治理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环境行政合同概念进行了介绍与剖析,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实践,并结合了我国目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其原因的分析,对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提出了一些设想。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环境行政合同的概念探析,旨在明确环境行政合同这一概念的内涵,介绍了环境行政合同名称、范畴、定义,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包括其主体的特征,环境行政合同契约精神的有限性以及环境行政合同的公益性、科学性和长期性。第二章为发达国家的相关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旨在通过对发达国家在环境行政合同方面的实践总结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宝贵经验。本章首先介绍了日本、荷兰、德国、法国的相关实践,随后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第三章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行政合同在我国应用的几种主要形式:污染治理类行政合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环境工程建设合同,退耕还林合同,护林员委任合同,排污权许可合同等,结合实际例子逐一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关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一些设想。本章阐述了笔者关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相关设想,包括对基本原则的确定,环境行政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于环境行政合同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违约责任和救济制度。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引言  9-11
第一章 环境行政合同概念探析  11-16
  一、环境行政合同的名称  11-13
  二、环境行政合同的范畴  13-14
  三、环境行政合同的定义  14
  四、环境行政合同的特征  14-16
    (一) 环境行政合同主体的特征  14
    (二) 契约精神的有限性  14-15
    (三) 环境行政合同的公益性、科学性与长期性  15-16
第二章 发达国家的环境行政合同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16-21
  一、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制度  16-17
  二、欧洲国家的的自愿性环境协议  17-20
    (一) 荷兰的环境协议  17-18
    (二) 德国的自愿环境协议  18-19
    (三) 法国的环境协议  19-20
  三、发达国家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20-21
    (一) 政府的职能转变是更好的进行环境行政合同的必要前提  20
    (二) 政府应积极跟进环境行政合同的推广工作  20
    (三) 我国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  20-21
第三章 我国环境行政合同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25
  一、污染治理类行政合同  21
  二、环境保护类行政合同  21-25
    (一)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21-22
    (二) 环境工程建设合同  22-23
    (三) 退耕还林合同  23-24
    (四) 护林员委任合同  24-25
  三、排污权许可合同  25
第四章 关于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一些设想  25-35
  一、基本原则  25-27
    (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  25-26
    (二) 有限契约自由原则  26-27
    (三) 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  27
  二、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的内容  27-31
    (一) 环境行政合同的权利义务设置  28-29
    (二) 环境行政合同的效力  29-30
    (三) 环境行政合同的履行  30-31
    (四) 环境行政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31
  三、环境行政合同的违约责任与救济  31-35
    (一) 违约责任  31-32
    (二) 环境行政合同的救济制度  32-35
结语  35-36
注释  36-38
参考文献  38-40
后记  40-41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3.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4.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6.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关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D261
  9.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1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11.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12. 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教学研究,G633.3
  13.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4. 铁炭芬顿—生物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X784
  15. 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297
  16.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1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G622.4
  18.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G633.6
  19.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G633.3
  20. 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监测与防控方法研究,S858.28
  21. 依托网络教研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G43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