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 者: 孙烨
导 师: 李清贤;孙景芝;赵家琦;张慧玲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功能不全 糖尿病 介入治疗
分类号: R5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重构,引起心功能受损。有效地血运重建治疗可以使异常的心功能得到恢复,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而且广泛应用的血运重建方法。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对较重,部分患者不能通过介入治疗获得完全的血管重建,由于心肌和微血管不可逆的功能异常,加之左室重构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血运重建后心功能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糖尿病明显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冠状动脉病变常为多支、弥漫性病变,病变重、形态复杂,而且侧支循环建立不够。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不良。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安全无创、准确可靠地评价心功能情况。基于上述情况,本实验通过队列研究,比较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糖尿病对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心功能变化的因素,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指导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介入治疗的术前1天,术后1月,术后6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研究对象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Aa),应用以上指标评价左室功能及大小,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采用SPSS13.0计算机统计软件分析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研究对象共243例(合并糖尿病者128),其中158例(合并糖尿病者82例)给予了介入治疗。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或有心肌梗死病史,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LVEF水平从基线至术后1月,从术后1月至术后6月持续升高(P<0.05),而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LVEF水平则持续降低(P<0.05)。在术后6月,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74.7%出现了明显的心功能的改善(6月时LVEF水平较基线提高10%以上),影响心功能改善的因素包括:女性(P=0.033),CCSⅠ级和Ⅱ级(P=0.015),硝酸酯类药物(P=0.021)。在术后6月,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17.1%出现了左室重构(6月时LVEDV水平较基线时增加20%以上),影响左室重构的因素包括:多支病变(P=0.02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P=0.033),基线LVEDV (P<0.001)。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无糖尿病且无心肌梗死病史者,其Ea/Aa水平从基线至术后1月、从术后1月至术后6月持续升高(P<0.05),有糖尿病者,其Ea/Aa水平在术后6月出现降低(P<0.05),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或是否有心肌梗死病史,其Ea/Aa水平均持续降低(P<0.05)。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低于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RR0.384,95%CI0.272-0.542,P<0.001),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RR0.495,95%CI0.26-0.94,P=0.034)。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心功能,但并没能够阻止左室重构的发展。本研究结论的主要创新点是:糖尿病对这部分患者心功能恢复及左室重构发展均无显著影响,但糖尿病阻碍了其舒张功能的改善,介入治疗术后糖尿病患者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应该与其更差的舒张功能有关,而与其心功能情况及左室重构情况无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符号说明  10-11
前言  11-14
  研究现状、成果  11-12
  研究目的、方法  12-14
对象和方法  14-17
  1 研究对象与研究计划  14-15
    1.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4
    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14
    1.3 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  14-15
    1.4 最终研究对象  15
  2 定义和分组  15
  3 统计学处理  15-17
结果  17-37
  1 四组间基线临床资料、冠脉情况、超声心动图数据及用药情况比较  17-20
    1.1 介入四组  17-18
    1.2 药物四组  18-20
  2 四组心功能及心脏大小变化的分析  20-25
    2.1 介入四组  20-23
    2.2 药物四组  23-25
  3 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分析  25-30
    3.1 基线情况  25-27
    3.2 心功能及心脏大小变化  27-29
    3.3 影响心功能改善的多因素分析  29-30
  4 介入治疗后左室重构的分析  30-34
    4.1 基线情况  30-31
    4.2 心功能及心脏大小变化  31-33
    4.3 影响左室重构的多因素分析  33-34
  5 四组舒张功能变化的分析  34-36
    5.1 介入四组  34-35
    5.2 药物四组  35-36
  6 心血管事件的比较  36-37
讨论  37-43
  1 介入治疗  37-38
  2 药物治疗  38-40
  3 糖尿病  40-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8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8-49
综述  49-68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评价技术的现状和进展  49-64
  综述参考文献  64-68
致谢  68-69

相似论文

  1. 2型糖尿病患者A-FABP血清水平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R587.1
  2.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R259
  3. 刘燕池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R249
  4.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脏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R259
  5. 鱼腥草对糖尿病的影响及药理学分析,R285.5
  6. 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R587.2
  7. 阿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R587.2
  8.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9. DPP-IV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R914
  10. β-酪啡肽7和酪蛋白水解肽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R587.1
  11.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F-κB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R587.1
  12.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587.1
  13. 小剂量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探讨,R587.2
  14.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4、IL-6、IL-10的影响,R587.1
  15. 每日一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R587.1
  16. 口服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R587.1
  17. 2型糖尿病伴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8. β-酷啡肽-5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R587.1
  19. 抗生素干预小鼠及菌群相关疾病患者肠道菌群蛋白组分研究,R446.5
  20.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氧化应激及超微结构的影响,R587.1
  21. 2型糖尿病与西北燥证相关性及干预治疗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