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解构主义视角看《威尼斯商人》的三个中译本
作 者: 陈静
导 师: 王克明
学 校: 南京财经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创造性 主体性 意义不确定
分类号: I0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法国的一股备受关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它发端于哲学,其影响却渗透到文学、美学、艺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解构主义也称为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它以消解性为主要特征,系统地批判并解构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解构主义在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解构主义挑战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译文不可能完全绝对地忠实于原文。解构学派否定原文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消除原作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威性,打破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之间的二元对立,宣称译者是创造主体,认为所有的作品都彼此互文。理论上说,解构主义肯定了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因此,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多元视野。基于以上观点,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的三个译本(朱生豪译本、梁实秋译本、方平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论文将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来剖析解构主义下的意义翻译,旨在提高译者的主体性地位,阐述译者在其翻译策略上选择的合理性,从而进一步证实解构主义在翻译研究,尤其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启迪作用。本论文的研究还有助于经典作品翻译质量的提高。第一章是前言,简述解构主义的要点,本论文的意义,研究方法及结构。第二章对国内外的解构主义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尤其是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的翻译进行当前文献综述。第三章重点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解构主义翻译观及相关术语,在与结构主义意义观的对比下阐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及实践的启示作用。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对三个译者的生平及翻译进行介绍。然后结合具体实例,从客体和主体两方面,在解构主义视角下对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第五章从解构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三个汉译本,指出其各自翻译策略选择的合理性。最后是结论部分,包含主要发现,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对今后研究的启发。
|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5 Abstract 5-7 摘要 7-10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0-14 1.1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Research 10-11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1-12 1.3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12-13 1.4 Thesis Structure 13-14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4-19 2.1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Study of Deconstruction 14-16 2.2 A General Review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f Shakespeare’s Works—Especially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6-19 Chapter Three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19-25 3.1 What is Deconstruction? 19-20 3.2 Différance 20-21 3.3 Meaning 21 3.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21-22 3.5 Translators’Status 22 3.6 Comparison between De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ism 22-25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the Thre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a De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25-54 4.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ors’Profiles and Translations 25-28 4.1.1 Profile of Zhu Shenghao and His Translation 25-26 4.1.2 Profile of Liang Shiqiu and His Translation 26-27 4.1.3 Profile of Fang Ping and His Translation 27-28 4.2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a De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28-54 4.2.1 Texts as Object 29-42 4.2.2 Translators as Subject 42-54 Chapter Five A New Comment on the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De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54-60 5.1 Previous Comments on the Three Translators’Works 54-55 5.2 Rethinking “faithfulness”from De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55-57 5.3 A New Comment on the Three Chinese Versions 57-60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0-63 6.1 Summary and Major Findings 60-62 6.2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62-63 Bibliography 63-67 Publication 67
|
相似论文
-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 人—环境匹配度对职员创造性的影响研究,B849
-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 分裂·冲突·迷惘,I374.074
- 基于思维的创意图形设计研究,J524
- 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研究,G647.38
- 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实践中的“偶然性”,J205
- 高中美术设计教育研究,J50-4
-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G521
-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究,G633.2
- 对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20-4
- 论“抄袭”与“借鉴”,J205
- 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I206.7
- 水彩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J215
-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译本中异化与归化的对比分析,I046
- 论麦卡勒斯四部小说中传统南方名门幻想的颠覆与真实南方的重构,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