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研究

作 者: 徐涵
导 师: 吴学斌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务管理
关键词: 大股东 过度投资 股权分置改革 流通权价值
分类号: F27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上市公司的理财管理中,投资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上市公司财务决策的起点。上市公司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活动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然而由于投资决策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的多重性,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行为结果并不总是体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产生了过度投资问题。国外学者分别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等角度对过度投资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原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而成,在投资行为上没有完全摆脱原国有企业进行投资扩张的“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和资本市场的数据也表明,在不存在良好投资机会的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依旧倾向于实施投资行为。由于资本市场建立初期形成的制度性缺陷,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两种股权并存和一股独大,造成拥有廉价非流通股的大股东完全控制公司行为的现象,使提供资金的中小流通股股东无力与非流通股股东抗衡,同股不同权使公司资源流向在两种股权间不平衡。这些因素成为大股东过度投资决策产生的根源和动机,并使过度投资行为变为现实。大股东的过度投资决策改变了上市公司资源的正常配置,以掠夺中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为途径,偏离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目标。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达到改革的最初目的。从理论上来说,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是否有积极影响成为亟待验证的问题之一。本文的目的就是从股权分置改革的角度,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是否得到遏制等问题,反映股权分置改革对遏制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政策意义,进一步提出在新的股权背景下遏制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措施。本文以委托代理为理论支撑,以股权分置改革前后非全流通和全流通的市场为背景,对我国现有的关于过度投资问题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对国内外关于过度投资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评述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研究贡献进行说明。第二部分,过度投资理论研究。本部分从三方面对过度投资理论进行归类总结。第一方面,过度投资的概念;第二方面,过度投资行为的动机理论,自由现金流的机会主义、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大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是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产生的动机所在;第三方面,过度投资行为的约束机制理论,发放现金股利、举借债务、良好的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行为都具有约束作用。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主体:第三部分,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动机及现实的可操作性。本部分从委托代理理论入手,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绝大多数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形成了大股东控制状态,管理者与大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公司核心代理问题已经转变为控股大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与中小股东(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由于“一股独大”与“股权流动性分裂”共存,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必然导致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分离,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分裂,再加上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决策享有绝对的控制权,非流通股股东具有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可能性,而过度投资是使侵害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可利用工具之一。第四部分,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机理及影响。经过第三部分的分析,大股东有进行过度投资的动机,本部分利用数学推导对其进行解释和证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掠夺流通权价值是大股东进行过度投资的目的之一。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决策权,可以获得对新投资项目的收益信息,而对中小股东来说,他们不可能全面有效地获得新项目的收益信息,同时在决策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新投入的资金中包含的流通权价值成为大股东觊觎的对象。对于大股东来说,要占有流通权价值必须进行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必须有一个恰当的理由,如果没有新的投资需求作为股权融资的理由,大股东便无法占有流通权价值,此时大股东的收益没有变化;另一个方面,由于流通权价值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大股东对新项目的收益预期,只要大股东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的流通权价值与新项目预期收益之和为正值,即使新项目的预期收益为负值,大股东也会以新项目投资为借口融通资金,过度投资行为发生。过度投资是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进行外部套利和不正当占有流通权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严重侵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仅如此,过度投资行为是对上市公司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维持资本市场的正常投资秩序。第五部分,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背景下过度投资行为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特殊股权结构进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革新。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是我国股市走向成熟的重大转折,对上市公司各种决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融资方式回归理性、流通权价值消失对新背景下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部分依旧采用数学推导方法解释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由此引出第六部分的思考。第六部分,对全文的思考。在总结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改进信息披露制度、引导公司进行理性的融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加强监管措施,完善市场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进一步遏制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建议。本文主要贡献:目前国内关于过度投资的研究多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而国外关于过度投资的研究所基于的资本市场环境与国内不同,没有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本文立足于此,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找到对过度投资产生影响的因素,考察这些因素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过度投资影响作用的变化,以期找到遏制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方式。用数学推导方法进行更直观的分析,是本文研究方法的亮点。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只考察非全流通和全流通两种极端状态下的过度投资行为,没有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后存在限售条件的现实状况,研究不够全面;在对过度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中,只考察了主要因素;在数学推导中,由于自身知识的欠缺,对公式推导部分不能很好把握,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与实际产生偏差。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22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2
  1.2 文献综述  12-19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9-21
  1.4 研究的主要贡献  21-22
2. 过度投资理论研究  22-27
  2.1 过度投资的基本概念  22-23
  2.2 过度投资动机理论  23-25
  2.3 过度投资行为的约束机制理论  25-27
3. 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动机及现实的可操作性  27-36
  3.1 股权分置改革前特殊的委托代理机制  27-29
  3.2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的分裂  29-31
  3.3 过度投资产生的动机及现实的可操作性  31-36
4. 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机理及影响  36-44
  4.1 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过度投资的行为机理  36-42
  4.2 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  42-44
5. 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  44-51
  5.1 股权分置改革后过度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改变  44-46
  5.2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变化  46-49
  5.3 股权分置改革后过度投资行为改变的影响  49-51
6. 股权分置改革后进一步遏制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思考  51-55
  6.1 对上文研究的总结  51-52
  6.2 股权分置改革后进一步遏制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建议  52-55
参考文献  55-58
后记  58-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事务所规模、事务所任期与大股东资金占用,F233;F224
  2. 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治理效应,F224
  3. 大股东参与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研究,F224
  4.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276.6;F224
  5. 后股改时期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51
  6.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F275
  7. 股权融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F224
  8. 五粮液关联交易与大股东利益输送案例研究,F832.51
  9. 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上市煤炭企业股权结构研究,F832.51
  10. 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研究,F275;F224
  11. 我国引进QFⅡ后证券市场风险的实证分析,F832.51
  12. 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和公司治理相关性实证研究,F832.51;F224
  13. 大股东资金占用视角下代理冲突对审计约束有效性的影响,F239.4
  14. 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研究,F239.4
  15. 我国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F233
  16.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绩效研究,F832.51;F224
  17.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短期效应研究,F832.51
  18. 股权再融资与公司长期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
  19.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F832.51
  20.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F276.6;F224
  21. 股权集中度、股权流通性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F832.51;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各种企业经济 > 公司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