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探微

作 者: 田恩环
导 师: 解保军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观 生产的自然条件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反思传统的自然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从理论上阐发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及其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理解、指导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参酌史料,运用了逻辑与历史统一、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进行了研究。指出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是基于狭义自然概念基础上的自然观,深入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内涵。在考察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旧自然观的同时,指出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新特征,并将当代西方对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评价进行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传统“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进行考察。文章指出,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内涵丰富;马克思向来重视“自然生产力”、充分肯定“生产的自然条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在对生产力概念进行修正的同时,应当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变革生产关系,以减少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污染。从而表明,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重要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他充分肯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既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自然条件思想的完善,有利于人们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回应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挑战”、澄清误解。从而为建构生态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为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旧自然观作了比较,从中挖掘出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内涵,同时,挖掘出马克思关于“生产的自然条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模式中的不可替代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6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0
    1.1.1 课题的提出  9
    1.1.2 课题确定的目的和意义  9-10
  1.2 文献综述  10-14
    1.2.1 国内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0-12
    1.2.2 国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2-14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6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4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16
第2章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  16-28
  2.1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界定  16-19
    2.1.1 马克思自然观的释义——“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  16-17
    2.1.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内涵  17-19
  2.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对旧自然观的扬弃  19-23
    2.2.1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自然观  19-20
    2.2.2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观  20-21
    2.2.3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新特征  21-23
  2.3 当代西方对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评价  23-26
    2.3.1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质疑  23-25
    2.3.2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肯定  25-26
  2.4 本章小结  26-28
第3章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模式..  28-48
  3.1 “生产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  28-33
    3.1.1 生产力的传统概念  28-29
    3.1.2 “生产的自然条件”与传统生产力概念的修正  29-31
    3.1.3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  31-33
  3.2 “生产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关系  33-40
    3.2.1 马克思生产关系范畴的形成  33-35
    3.2.2 对传统生产关系理论的考察  35-37
    3.2.2 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中关于生产条件的作用  37-40
  3.3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生产方式理论的联系  40-46
    3.3.1 马克思生产方式的含义  40-42
    3.3.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42-46
  3.4 本章小结  46-48
第4章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维度和实践意义  48-57
  4.1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价值  48-51
    4.1.1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张力  48-49
    4.1.2 有利于人们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49-50
    4.1.3 回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挑战”  50-51
  4.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现实意义  51-55
    4.2.1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51-52
    4.2.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52-53
    4.2.3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53-54
    4.2.4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54-55
  4.3 本章小结  55-57
结论  57-59
参考文献  59-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5.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6. 宋代易学阴阳自然观视域下乾坤卦义考,B221
  7.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8.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9.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10. 《莱茵报》时期报刊活动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影响,A811
  11.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12.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1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X2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A811.6
  15. 马克思人性理论视角下的腐败问题探源,A811
  16.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17.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及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B516
  18. 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实践哲学,B0-0
  19. 柏拉图与马克思的国家理念探析,B502.232
  20. 论交往与人的发展,B038
  21.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B516.35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