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图形背景理论看《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仿词的翻译

作 者: 郝霞
导 师: 张映先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图形背景 仿词翻译模式 可译性限度 补偿措施
分类号: H31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仿词是词汇层面的仿拟。为了达到幽默、讽刺、新颖、活泼等的修辞效果,通过模仿现成的词语而临时创造出新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即为仿词。《红楼梦》中的仿词艺术极为精湛。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中的仿词艺术及其翻译进行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提出一个新的仿词翻译模式,并用它对《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仿词的翻译进行研究。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观察场景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将其分为图形、背景两部分,其中图形是相对较突显的部分。图形背景理论在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Robin引入心理学,之后被格式塔心理学家用来研究空间组织方式。20世纪70年代末认知语言学家Talmy率先将其引入语言研究。他认为语言中一个概念是以另一个概念为参照建立起来的,其中作为参照的概念是背景,被支撑的概念为图形。认知语法的代表人物Langacker采用射体和界标这一组术语来代替图形和背景,并广泛使用这一概念来分析语言现象。Stockwell提出图形背景现象与文学评论中的前景化相对应,并将它引入诗歌研究。仿词是图形和背景的完美组合。其原因可以从它们在定义,特征,功能及认知本质四个方面的相似性进行阐述。首先,两者在定义上存在相似性。在图形背景组织中,图形是以背景为参照的。仿词中,仿体以本体为参照。其次,仿体和替换的词是临时创造的,更具有依赖性,这都符合图形的特征。而本体和被替换的词符合背景的特征。第三,仿词中仿体的产生与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形式发生冲突,这种新颖,不和谐的形式很容易使之成为突显。而图形背景组织的最重要的功能也是突显。第四,图形背景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仿词的产生和接受也涉及到认知,因此仿词的本质也是认知的。仿词中有三层图形背景关系。在翻译的过程中,将仿词中每个层面的图形背景关系作为一个翻译单位,译者试图在目的语中实现三个层面的图形背景关系的对等。然而,由于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图形背景关系有时在目的语中不能实现对等,甚至缺失。这就是图形背景理论下仿词的翻译模式。这一新的仿词翻译模式在本文最后被用来分析《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仿词的翻译。另外,,也分析了其中的可译性的限度以及译者采取的补偿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Introduction  12-17
Chapter 1 Parody Words  17-28
  1.1 Definition of Parody Words  17-21
  1.2 Classification of Parody Words  21-26
  1.3 Function of Parody Words  26-28
Chapter 2 Figure-Ground Theory  28-44
  2.1 Development of Figure-Ground Theory  28-40
    2.1.1 Figure-Ground Theory in Psychology  29-32
    2.1.2 Figure-Ground Theory in Cognitive Semantics  32-38
    2.1.3 Figure-Ground Theory in Literature  38-40
  2.2 Basic Principles of Figure-Ground Theory  40-44
    2.2.1 Figure-Ground Segregation  40-41
    2.2.2 Embedding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s  41-44
Chapter 3 Application of Figure-Ground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Parody Words  44-72
  3.1 Figure-Ground Theory and Parody Words  44-54
    3.1.1 Feasibility of Figure-Ground Theory in Parody Words  45-49
    3.1.2 Figure-Ground Relations in Parody Words  49-54
  3.2 Figure-Ground Theory and Translation  54-66
    3.2.1 Relevance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Figure-Ground Theory  55-61
    3.2.2 Cognitive Model of Translation  61-63
    3.2.3 Application of Figure-Ground Theory in Cognitive Model of Translation  63-66
  3.3 Figure-Ground Theory and Translation of Parody Words  66-72
    3.3.1 Figure-Ground Relation in Parody Words as Translation Unit  67-70
    3.3.2 Translation Model of Parody Words  70-72
Chapter 4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Model of Parody Words toThe Story of the Stone  72-89
  4.1 Equivalence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s in Source and Target Text  73-77
  4.2 Partial Equivalence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s in Source and Target Text  77-81
  4.3 Absence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s in Target Text  81-82
  4.4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in Parody Words  82-86
    4.4.1 Limit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84-85
    4.4.2 Limits Caused by Linguistic Differences  85-86
  4.5 Compensation of the Translator  86-89
Conclusion  89-91
Notes  91-93
Bibliography  93-99
Appendix  99-100
Acknowledgements  100-10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101

相似论文

  1. 论梅洛—庞蒂的知觉概念,B08
  2.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隐喻英译研究,H315.9
  3. 英语被动语态及其在中学中的教学的认知研究,G633.41
  4. On the Limitations of Translatability,H315.9
  5. 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成语中的现实化,H136.3
  6. 图形-背景理论视野下的汉语爱国抒情诗词英译研究,H315.9
  7. 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H319
  8. 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成语中的现实化,H315.9
  9. 图形—背景理论与中国经典诗歌的意境焦点域,I207.22
  10. 突显原则在英语写作中应用的研究,H319
  11. 图形—背景理论对新闻标题的认知解释,H04
  1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被动语态教学方法研究,H319
  13. 广告双关语的图形背景分析及其文体效应,H05
  14. 突显理论视域下的诗歌省略研究,I052
  15. 从图形—背景理论看反语,H03
  16.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汉语歇后语的可译性限度,H315.9
  17. 英语新闻中隐喻的可译性限度及翻译补偿,H315.9
  18. 阿拉伯语习语的汉译——语义缺失与文化补偿,H315.9
  19. 认知维度的英语分裂句研究,H314
  20. 论可译性限度,H315.9
  21. 英语分裂结构的认知语言学研究,H31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