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作 者: 段希铸
导 师: 李荫榕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人的需要 社会发展 实践
分类号: B0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考察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揭示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批判现实的精神,探讨他的人的需要理论的当代价值,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创立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时代背景下,他批判继承前人的相关思想,以批判的精神审视当时社会条件下人的需要的现状,形成了自己的人的需要理论。本文主要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以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梳理马克思著作中的人的需要理论,力图把握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内容和特征,进而分析这一理论中的三个重要观点: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与人的利益、人的价值是统一的,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后,探讨了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在当代的理论及实践价值。本文对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有一得之见。马克思肯定“现实的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在需要满足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认为生产力发展是使人的需要更加丰富并得以实现的基础,以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为出发,结合重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我们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灭造成人的异化的各种条件,利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需要进行积极的社会创造,最终实现人的需要与人的利益、人的价值的统一,推动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6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1
    1.1.1 课题的提出  9
    1.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1
  1.2 国内外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11-13
    1.2.1 国外对人的需要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1-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3
  1.3 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4
    1.3.1 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研究现状  13
    1.3.2 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研究分析  13-14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6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15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16
第2章 对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初步考察  16-26
  2.1 对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历史考察  16-22
    2.1.1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提出  16-18
    2.1.2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展开  18-20
    2.1.3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进一步丰富  20-22
    2.1.4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深化  22
  2.2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特点  22-25
    2.2.1 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需要的理论反思  22-23
    2.2.2 以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为宗旨  23-24
    2.2.3 以人类实践为理论基础  24-25
  2.3 本章小结  25-26
第3章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核心观点  26-45
  3.1 人的需要与人的本性  26-32
    3.1.1 需要的主体是“现实的人”  26-27
    3.1.2 “现实的人”的需要及其特征  27-30
    3.1.3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30-32
  3.2 人的需要与人的利益及价值  32-39
    3.2.1 人的需要与人的利益  32-35
    3.2.2 人的需要与人的价值  35-38
    3.2.3 人的需要、利益、价值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  38-39
  3.3 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  39-43
    3.3.1 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39-40
    3.3.2 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因素  40-42
    3.3.3 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  42-43
  3.4 本章小结  43-45
第4章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当代价值  45-55
  4.1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当代理论价值  45-47
    4.1.1 唯物史观当代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45-47
    4.1.2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点  47
  4.2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当代实践价值  47-53
    4.2.1 必须始终重视发展生产力  47-48
    4.2.2 坚持科学发展  48-50
    4.2.3 对人的需要进行积极的“社会创造”  50-52
    4.2.4 建立并完善符合国情的需要满足制度  52-53
  4.3 本章小结  53-55
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61-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3.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4.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5.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6.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7.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8.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9.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B038
  10.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11. 对教育实践进行规范的理性思考,G40
  12. 加文·科琴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反思,B561.7
  13. 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证分析,D925.1
  14. 基于员工心理预期的某三级甲等医院激励机制优化研究,R197.3
  15. 书法实践的文化观照,J292.1
  16.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D261
  17. 高职高专外国音乐史教学研究,J609-4
  18. 关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D261
  19. 武汉市中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R195
  20. 毛姆原型投射下《月亮与六便士》的心理学分析,I561.074
  21. 交强险若干问题探讨,D922.28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