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及进化分析

作 者: 钟铮铮
导 师: 王春明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亚种 杂种半不育 精细定位 进化分析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栽培稻(Oryza Sativa)籼粳亚种间F1杂种具有较强的生物学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有可能使水稻的产量得到显著地提高。然而,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一代普遍存在不育性,阻碍了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广亲和基因的发现为克服籼粳亚种间育性障碍提供了途径。上世纪80年代广亲和基因S5n发现为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仅仅依靠广亲和基因S5n并不能完全解决籼粳亚种间杂种半不育问题。更广泛的研究亚种间杂种不育,发现更多的亚种间亲和基因对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所用亲本之一Ketan Nangka为携带S5n和S15n的爪哇稻广亲和品种,N22为籼型的广亲和品种,但Ketan Nangka和N22的杂种F1表现花粉半不育。本研究通过构建染色体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杂种半不育的基因位点进行搜索,检测到qPS-1位点,对其进行了精细定位。与此同时本实验室在02428和云南杂草稻的回交群体中也检测到qPS-1位点,其精细定位区间与本研究一致。随后,本文通过对Sa位点包含的两个功能SNP的研究,对SaM、SaF基因的进化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亚洲栽培稻籼粳亚种间分化问题。主要结果如下:以栽培稻粳型广亲和品种Ketan Nangka为母本,与籼型广亲和品种N22进行杂交,F1杂种出现花粉不育。通过1%I2-KI染色,观察、统计花粉育性为52.4±2.4%,败育类型为典败。回归分析表明,小穗育性和花粉育性正相关。因此认为花粉半不育是小穗半不育的主要原因。以Ketan Nangka/N22杂种F1为母本,与Ketan Nangka进行回交,得到BC1F1定位群体。构建BC1F1群体的遗传图谱,并利用BC1F1群体的遗传图谱检测到一个位于第一染色体上的主效杂种花粉不育QTL,命名为qPS-1。将qPS-1位点精细定位到110kb的区域,在此区域中存在杂种花粉不育位点Sa,通过对两亲本中Sa位点进行测序,证实qPS-1位点与Sa位点一致。随后,本文选取114个水稻品种用于SaM、SaF基因的进化问题的研究,通过对Sa位点中两个功能SNP位点的研究,发现该基因在籼稻、野生稻和杂草稻中发生了分化,而在粳稻中却没有发生分化。本研究还选取了96个水稻品种做聚类分析,这些品种包括4个测验品种、杂草稻、野生稻和一些典型的籼粳地方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aM, SaF基因在水稻籼粳亚种间存在明显的分化,为籼粳亚种间的生殖隔离问题提供了参考。解决籼粳亚种间的生殖隔离问题,是更好的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关键。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0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36  1 水稻生殖发育阶段与籼粳杂种不育  10-17    1.1 水稻配子体发育及传粉授精  11    1.2 水稻籼粳杂种F_1不育的原因  11-17  2 籼粳杂种半不育遗传机理  17-22    2.1 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不协调导致籼粳杂种F_1不育  17-18    2.2 染色体结构差异导致籼粳杂种F_1不育  18    2.3 基因控制的亚种间杂种不育模式  18-22    2.4 杂种F2不育的遗传模式  22  3 籼粳杂种不育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22-29    3.1 雌配子不育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22-26    3.2 雄配子不育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26-29  4 广亲和基因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  29-31    4.1 广亲和品种的鉴定及转育  29-31    4.2 广亲和基因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31  5 植物分子数量性状研究进展  31-33  6 基因精细定位的策略与图位克隆的应用  33-35    6.1 基因精细定位采用的策略  33    6.2 图位克隆的应用  33-34    6.3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中的应用  34-35  7 本研究目的意义  35-36第二章 水稻籼粳杂种花粉不育基因qPS-1的初步定位及精细定位  36-50  1 材料和方法  37-39    1.1 实验材料及田间种植  37    1.2 花粉、小穗育性的调查以及相关性分析  37    1.3 总DNA的提取(SDS法)及检测  37-38    1.4 PCR分析及SSR标记的设计  38    1.5 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及QTL分析  38-39  2 结果与分析  39-47    2.1 亲本、F_1花粉育性  39    2.2 亲本、F1以及BC1F1群体小穗育性  39-40    2.3 第1染色体分了标记连锁图谱构建  40-41    2.4 花粉育性的QTL分析  41-42    2.5 小穗育性的QTL分析  42    2.6 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回归分析  42-43    2.7 qPS-1位点上复等位基因的确定  43    2.8 qPS-1位点的初步定位  43-44    2.9 qPS-1位点的精细定位  44-46    2.10 目标区域候选基因的测序与序列分析  46-47  3 讨论  47-50第三章 qPS-1基因的进化分析  50-58  1 材料与方法  51-53    1.1 植物材料  51    1.2 总DNA提取(SDS法)以及检测  51    1.3 PCR及SSR标记检测  51-53    1.4 SSR谱带记录与数据分析  53  2 结果与分析  53-56    2.1 聚类分析  53    2.2 qPS-1基因的进化研究  53-56  3 讨论  56-58第四章 全文结论  58-60参考文献  60-70附录  70-72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72-74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3.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4.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5.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6.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7.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8.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9.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0.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1.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2.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3.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4.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5.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6.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7.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18.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19.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20.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21. 八种昆虫转录组数据中OBP、CSP和RyR基因预测及序列分析,S4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