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满族饮食文化及其“农业化”的特色与价值

作 者: 周方亚
导 师: 施立学
学 校: 吉林艺术学院
专 业: 戏剧戏曲学
关键词: 满族 饮食文化 农业化 特色 价值
分类号: TS9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满族饮食文化是满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这个少数民族生存等级与文明发展进程,同时也是这个民族存在的一个特色。在满族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时代的饮食文化是这个民族饮食文化发展的承前启后的阶段。它在各方面的“农业化”,凝聚了三千多年满族饮食文化的典型特色,从而使这个民族饮食文化的特色基本定型。尽管它也接受了汉民族及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影响、整合、同化,但却从未失去自己的特色。而且正因为它这种民族特色的保留,才是它生存发展并进入现代社会生活的生命力所在。而且由此也向我们揭橥了许多历史生存法则的启示。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为指导,在查阅了大量前入及现在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对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考察分析、研究,同时在多方面谈出了笔者的见解。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第一章 满族饮食文化研究的两种倾向及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的意义  12-17
  第一节 满族饮食文化研究中的不科学倾向  12-14
    一、满族饮食文化意义的局限  12
    二、满族饮食文化的科学意义  12-13
    三、要注意克服“吃文化”与“泛满化”的倾向  13-14
    四、研究满族饮食文化既要重本质,又要重文化  14
  第二节 研究满族饮食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4-15
    一、饮食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要素中的第一位  14
    二、“吃什么”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等级与进化  14-15
    三、人类有了对食物生产“绝对的控制权”才成为征服者  15
  第三节 满族农耕饮食文化的历史地位  15-17
    一、满族饮食文化的“代表作”  15-16
    二、满族农耕饮食文化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16
    三、满族农耕饮食文化的历史意义  16-17
第二章 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的历史演进  17-27
  第一节 原始民族饮食农业化的一般进程  17-20
    一、满族稳定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  17
    二、原始民族由天然食物向鱼类食物的过渡  17-18
    三、由鱼类食物向杂食性的过渡  18-19
    四、由渔猎牧业向“田野农业”的迈进  19-20
  第二节 满族饮食文化发展进程与其他民族的共性  20-24
    一、生存需要的决定作用  20
    二、满族的渔猎时代的天赋优势  20-22
    三、渔猎方式下的流浪者命运  22-23
    四、渔猎农耕混杂时代的崛起与沉沦  23-24
  第三节 满族饮食文化的民族特殊性  24-27
    一、落后的饮食文化与渔猎生存智慧民族雄风的培植  24-25
    二、“管制”与“民制”结合下满族统一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25-26
    三、满族饮食文化顽强的生产力  26
    四、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是决定一切的  26-27
第三章 满族饮食文化的历史分期与主要标志  27-36
  第一节 蒙昧时期满族先民饮食文化状况  27-32
    一、满族先民初级蒙昧时期的饮食文化  27-28
    二、满族先民中级蒙昧时期的饮食文化  28-29
    三、满族先民高级蒙昧时期的饮食文化  29-32
  第二节 野蛮时期满族先民饮食文化状况  32-34
    一、满族先民野蛮时期的划定  32-33
    二、满族先民野蛮时期食物构成的变化  33-34
    三、满族先民野蛮时期饮食器皿的变化  34
  第三节 文明时期满族先民饮食文化状况  34-36
    一、满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4
    二、满族文明的倒退与农业的恢复  34-35
    三、满族饮食文化全面“农业化”的到来  35-36
第四章 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初期的表现形式  36-43
  第一节 饮食产品来源的“农业化”  36-38
    一、食物来源的“多元化”  36-37
    二、食物构成向农产品为主的转化  37-38
  第二节 饮食器具的“农业化”  38-39
    一、满族餐饮用具的木器化时代  38
    二、餐饮用具的金属化时代  38-39
    三、陶器的使用与烹调方式的转变  39
  第三节 饮食技术的“农业化”  39-40
    一、饮食文化“农业化”前的烹调技术  39-40
    二、饮食文化“农业化”后的烹调技术  40
  第四节 饮食礼仪的“农业化”  40-42
    一、饮食文化“农业化”后饮食礼仪的改变  40-41
    二、饮食文化“农业化”后饮食习俗的改变  41-42
  第五节 饮食方式的“农业化”  42-43
    一、餐制的改变  42
    二、食物结构与质量的改变  42
    三、生活质量的改变  42-43
第五章 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中后期的基本特征  43-54
  第一节 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完成的影响因素  43-45
    一、资源性的强制转变  43-44
    二、政策行制度的强制转变  44
    三、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的彻底完成  44-45
  第二节 满族饮食结构单一时代的终结  45-48
    一、主副食的明显分别  45
    二、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后的主食  45-46
    三、满族饮食文化“农业化”后的副食  46-48
  第三节 满族民间饮食文化与宫廷贵族饮食文化的分离  48-52
    一、满族饮食文化与阶级阶层的差别  48-50
    二、入关后满族饮食文化条件根本的变化  50
    三、入关后满族贵族与皇家饮食来源的巨大变化  50-51
    四、入关后满族饮食文化的民族多元化整合  51-52
  第四节 “农业化”了的满族饮食文化的“三大特征”  52-54
    一、在饮食味道上的区域性特征  52-53
    二、在主食中以面食为主的区域性特征  53
    三、在烹调方式上以“火”为主的区域性特征  53-54
第六章 满族饮食文化的社会价值与作用  54-61
  第一节 政治价值——对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  54-56
    一、民族的统一认同标志  54-55
    二、加强民族团结亲和的象征作用  55
    三、把饮宴仪式当成政治工具与手段  55-56
  第二节 教化价值——对族人将士的教化与激励作用  56-58
    一、社会礼仪教化作用  56-57
    二、激励与抚慰作用  57-58
  第三节 文化价值——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作用  58-59
    一、对人的文化需求的满足  58
    二、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娱乐生活的功能  58-59
  第四节 经济价值——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推进作用  59
  第五节 历史价值——继往开来的民族标志  59-61
    一、民族存在的历史见证  59
    二、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的历史生存定性  59-61
结论  61-63
参考文献  63-64
后记  64-65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当代中国消费价值观的伦理分析,F014.5
  3.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4.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5.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6. 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地域特色研究,G633.3
  7. 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指导问题研究,G717.38
  8.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G755.5
  9. 女性内衣品牌服务接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F274
  10.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1. 蔡渊易学研究,B221
  12.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1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4.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15.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6.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17.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18. 福州早期教会学校研究(1847-1900),G529
  19. 武术娱乐价值研究,G852
  20. 上市建筑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F426.92
  21.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生活服务技术 > 美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