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家蚕蜕皮触发激素及其受体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作 者: 舒旭
导 师: 夏庆友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家蚕 BmETH BmETHR 基因结构 表达特征
分类号: Q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蜕皮是昆虫个体生长所必需的生命过程,是昆虫变态发育的重要过程之一。从形态学角度米说,昆虫蜕皮过程包括旧表皮的脱离和新表皮的形成;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看,昆虫蜕皮是多种激素协调调控的结果。尽管已经清楚昆虫蜕皮主要是由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协同控制,但是由于蜕皮的过程相当复杂,蜕皮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调节基因仍有待深入研究。家蚕是重要的鳞翅目模式昆虫,其生命周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是研究昆虫蜕皮发育的理想模式之一。在果蝇和烟草天蛾等昆虫蜕皮的激素调控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参与蜕皮促发的激素基因,即蜕皮触发激素(Ecdysis triggering hormone,ETH)。基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我们对家蚕ETH基因及其受体ETHR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期望为阐释家蚕蜕皮的激素调控机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在家蚕基因组精细图预测基因中鉴定获得了与烟草天蛾ETH及其受体ETHR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mETH和BmETHR。根据家蚕预测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克隆获得了这两个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其中,BmETH基因ORF全长为303bp,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构成,编码10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11.49kD,等电点是7.51。SignalP在线信号肽预测发现,BmETH编码的第1到15个氨基酸为信号肽。BmETHR基因ORF全长为810bp,BmETHR基因不含内含子,编码26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31.07kD,等电点是9.91蛋白质序列比对分析表明,BmETHR基因与其它昆虫ETHR基因具有保守的跨膜结构域。采用RT-PCR技术,我们分析了BmETH基因和BmETHR基因在胚胎期、幼虫期、变态期以及在幼虫5龄3天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mETH在家蚕胚胎发育初期不表达,在胚胎发育后期的表达逐渐升高。在幼虫发育过程中,BmETH基因几乎都是在每个龄期蜕皮前上调表达;在变态发育过程中,BmETH在吐丝前、化蛹前和化蛾前上调表达。BmETH的时期表达特征暗示其与胚胎形态发生及幼虫或蛹期蜕皮紧密相关。在幼虫5龄3天各组织中,BmETH基因仅在气管、丝腺、精巢和中肠等组织中高量表达,这与其他昆虫中ETH基因仅在气管中高量表达的特征有些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BmETHR的表达一般随BmETH的表达量变化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提示其与ETH的信号传导相关;但是,BmETHR在胚胎发育早期也有表达,而在幼虫5龄3天的丝腺和中肠组织中低量表达,与ETH的表达并无相关性,暗示其可能不受ETH的调节。另外,我们利用在家蚕中已建立的原位杂交技术,对家蚕BmETH基因在气管中的表达进行了组织定位,结果表明家蚕BmETH基因在气管附着的气门上腺中的Inka细胞中表达。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1
  1.1 概述  11
  1.2 昆虫蜕皮的激素调控机理  11-13
    1.2.1 昆虫蜕皮的激素调控网络  11-12
    1.2.2 参与昆虫蜕皮的主要激素  12-13
  1.3 蜕皮触发激素  13-16
    1.3.1 Inka细胞与蜕皮触发激素  13-14
    1.3.2 气门上腺的发育变化  14-15
    1.3.3 蜕皮触发激素作用于中枢神经机制  15-16
  1.4 家蚕蜕皮机理的研究进展  16-21
    1.4.1 蜕皮激素对家蚕蜕皮的作用机理  16-18
    1.4.2 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的协调作用  18
    1.4.3 蜕皮激素对家蚕体壁的作用  18
    1.4.4 蜕皮激素对蚕蛹及蚕蛾的作用  18-21
第二章 引言  21-23
  2.1 研究背景  21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22
  2.3 研究技术路线  22-23
第三章 家蚕BmETH基因及BmETHR基因克隆  23-39
  3.1 材料与方法  23-28
    3.1.1 实验材料  23-24
    3.1.2 基因克隆  24-27
    3.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27-28
  3.2 结果与分析  28-37
    3.2.1 家蚕BmETH和BmETHR基因的基因组鉴定  28
    3.2.2 家蚕BmETH和BmETHR基因的cDNA克隆  28-29
    3.2.3 BmETH和BmETHR基因的cDNA克隆的测序  29-31
    3.2.4 家蚕BmETH基因的序列分析  31-33
    3.2.5 家蚕BmETHR基因的序列分析  33-37
  3.3 讨论  37-39
第四章 家蚕BmETH和BmETHR基因的表达分析  39-53
  4.1 材料与方法  39-46
    4.1.1 RT-PCR分析  39
    4.1.2 BmETH基因的组织原位杂交  39-46
  4.2 结果与分析  46-52
    4.2.1 家蚕BmETH基因及其受体BmETHR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  46-48
    4.2.2 家蚕BmETH基因的组织定位分析  48-52
  4.3 讨论  52-53
第五章 结论  53-55
参考文献  55-59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59-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萝卜霜霉病抗性遗传标记与Rs-AFPs基因表达分析,S631.1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及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S855.3
  3. 萝卜耐热性鉴定与热激蛋白基因克隆,S631.1
  4. 基于基因打靶的绿色荧光丝转基因家蚕研究,Q78
  5. RNAi转基因家蚕抑制BmNPV的抗性研究,Q78
  6. 转基因家蚕表达药用蛋白的研究,Q78
  7. 家蚕几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S881.2
  8. 家蚕生物钟基因Cry的克隆和功能鉴定,S881.2
  9. 重金属铅对家蚕的抗氧化和生殖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以及酶活性的影响,S884.9
  10. 智能化蚕种催青技术的研发及应用,S882
  11. 家蚕TIME-EA4进化及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的克隆、进化和反馈环路研究,Q78
  12. 家蚕一种hAT家族转座酶基因的分析,Q75
  13. 家蚕HSP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S881.2
  14. 家蚕不同茧色品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及绿茧色相关基因UGT86的表达分析,S881
  15. 色素在家蚕体内转移的研究,S881
  16. 家蚕蛾触角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Q966
  17. 家蚕追寄蝇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和种系进化研究,S884.62
  18. 热冲击对家蚕五龄幼虫抗氧化酶的影响,S881
  19. 家蚕幼虫马氏管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S881
  20. 眠性变化家蚕的差异蛋白质组及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分析,S882
  21. 家蚕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及原核表达,S881.2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分子生物学 >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