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激发和维持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作 者: 韩敏霞
导 师: 董德森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 网上教学 策略
分类号: G64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重大影响已经被研究者证实,众多心理学、教育学、教学系统设计学的学者也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及模式,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也一直在实践着这些方法和模式。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也使得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美国学者布兰特·威尔逊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计算机微观世界。这是一个自足的、基于计算机单机的学习环境;一种是基于课堂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有一种是虚拟学习社区,这是一个开放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这三种学习环境共同存在、互为补充,构成了当代学生主要的学习环境。由于基于课堂的学习环境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理论已比较成熟,本文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在这个环境里,学习者组成一个虚拟学习社区,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集中上课时间很少,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途径。学生既可以将网上学习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高校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网上学习没有了教师的监控,没有了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真实的交流,与之相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游戏、电影等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有的甚至不能坚持学完课程。因此怎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维持其学习动机,是保证网上学习质量的关键。斯皮策在《超级动机》一书中提到,许多教学理论家把动机仅作为教学预备阶段或先决条件的因素来看待,认为动机只发生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例如“激发动机”、“引起注意”等等。同时国内在学习动机研究中,主要是动机理论的引用和在传统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与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因此研究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及维持的策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探讨了在心理学领域、教学系统设计领域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克服其劣势,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具体策略如下:1、分层次设置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根据学生的初始水平确定教学活动的层次;2、课程呈现方式多样化。课程呈现方式要集视频、音频于一体,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3、提供多方位的学习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学习无助感,从而削弱其学习动机,因此网络教学要建立简单易得的学习支持系统;4、创建行之有效的监控系统。创设的监控系统从学生内外两方面进行干预,使学生持之以恒,保持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最后本研究尝试建立了一个个性化的韩国语学习网站,经试用,证明该系统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有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高校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第一章 绪论  11-19
  1.1 问题的提出  11-12
  1.2 研究现状  12-13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4
  1.4 研究方法  14
  1.5 研究内容  14-15
  1.6 相关概念  15-19
第二章 激发和维持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  19-26
  2.1 心理学领域动机理论  19-23
  2.2 教学设计领域学习动机理论  23-26
第三章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26-31
  3.1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  26
  3.1 延边大学学生的学习特征  26-27
  3.3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正面影响  27-29
  3.4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负面影响  29-31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31-35
  4.1 学习动机设计原则  31
  4.2 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31-32
  4.3 课程呈现设计策略  32-33
  4.4 学习支持设计策略  33
  4.5 监控系统设计策略  33-35
第五章 网络学习环境的开发与试用  35-48
  5.1 开发环境  35
  5.2 开发工具  35-38
  5.3 开发流程  38
  5.4 系统模块的开发  38-45
  5.5 系统试用及评价  45-48
第六章 总结  48-50
  6.1 总结  48
  6.2 展望  48-50
致谢  50-51
参考文献  51-55
附录A  55-60
附录B  60-62
附录C  62

相似论文

  1. 超高空观测平台姿态控制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
  2.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3.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4.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5.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6.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7.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8.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9.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10. 法国迪卡侬公司新产品上市的策略研究,F274
  11.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1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14.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15.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16.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17.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18.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G633.3
  19. 广州市中学普及开展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的策略研究,G633.96
  20.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2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