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举证责任倒置

作 者: 江舫
导 师: 吴双全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法学
关键词: 举证责任倒置 案例 评析 原因 意义 法律选择 适用法定性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如何正确理解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这一证据规则,理论及实务中存在不少的分歧。由于举证责任的分配直接关系诉讼的成败,所以,有必要对举证责任倒置的内涵作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加以适用。本文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第一部分,介绍了两则关于举证责任倒置的典型案例及其裁判。第二部分笔者对两则案例进行了简要的点评分析。在文章的第三、四、五部分,分别对举证责任倒置的概念、原因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举证责任倒置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已约定俗成,适用这一规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意义主要包括平衡加害人与受害人利益、实现实质公平并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六部分在分析了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选择时,列出了四种观点,并表明了笔者的观点,即举证责任倒置应由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在第七部分,对实务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应注意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也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一部分对若干的误区进行了澄清。提出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权案件都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并非被告的举证都是倒置的举证责任,也并非原告没有举证责任,同时也提出,在举证时机上也有先后的顺序等等。最后,笔者结合本文中亦已形成的若干观点,对篇首提及的两则案例,进行了再分析,指出了判例存在的问题,并从比较法上进行了论述。

全文目录


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引言  8-10
第一部分 笔者对两则典型案例的分析  10-12
  一、两则案例,一种责任  10
  二、争议发生的原因:举证责任分配不一致  10-11
  三、笔者的观点  11-12
    一 是此类案件属于特殊侵权案件  11-12
    二 是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12
    三 是原告仍需对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其它三个要件负举证责任  12
    四 是原告证明被告存在违法行为与被告证明其无过错有先后关系  12
第二部分 举证责任倒置概念辨析  12-16
  一、举证责任倒置的概念  12-13
  二、举证责任倒置存废之争  13-14
    1、举证责任倒置肯定说  13
    2、举证责任倒置否定说  13-14
    3、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  14
  三、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换  14-16
第三部分 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因  16-19
  一、受害人距证据距离较远  16-17
  二、加害人举证能力较强  17
  三、证据的盖然性  17
  四、举证妨碍  17-19
第四部分 举证责任倒置的意义  19-20
  一、举证责任倒置能够从诉讼程序上实现对受害人、加害人利益的平衡  19
  二、举证责任倒置通过形式公平实现实质公平,通过形式正义实现实质正义  19
  三、从法经济学角度看,举证责任倒置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9-20
第五部分 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选择  20-25
  一、关于举证责任倒置法律选择的各种学说  20-22
    (一) 自由裁量说  20-21
    (二) 概括规定说  21
    (三) 明确规定说  21
    (四) 折衷说  21-22
  二、笔者的观点  22-24
    (一) 是否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不应当由法官自由裁量  22-23
    (二) 概括性地规定举证责任倒置,混淆了当事人的举证义务,也不便于审判实践中法官对举证责任的分配  23
    (三) 折衷说看似合理,但存在逻辑上错误  23-24
  三、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定性在现行立法上的体现  24-25
    (一) 行为的法定性:  24
    (二) 法律要件的法定性:  24-25
    (三) 法定的倒置的举证责任不发生举证责任的转换:  25
第六部分 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5-29
  一、并非所有的特殊侵权案件都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25-26
  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侵权行为,被告的举证并非都是倒置的举证责任  26-27
  三、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并不免除受害人举证责任  27
  四、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排斥受害人就倒置的法律要件提供相应的有利于受害人的证据  27
  五、举证责任倒置发生的时机  27-28
  六、合理确定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期限  28-29
第七部分 对于烟灰缸案件及木墩子案件的再评析  29-32
  1、认为……没有分清侵权行为的性质  29-30
  2、……忽视了原告的举证责任  30
  3、……没有正确界定原告举证责任的时机  30
  4、比较法上的评析  30-32
结语  32-33
参考文献  33-34
致谢  34

相似论文

  1. 基于多Agent理论的卫星协同定轨技术研究,V474
  2.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3.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4. 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G841
  5.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6. 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G633.55
  7.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8.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9.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10.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1.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2.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13.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14. 河南省燃化集团并购仰韶华源燃气公司案例研究,F271
  15. 欧美召回制度与我国纺织品召回原因及影响研究,F426.81
  16. 醉态犯罪研究,D917
  17.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8. 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G633.3
  19. 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矿石码头工程环境监理案例研究,U656.1
  20.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21. 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G718.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