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生本相的艺术表达

作 者: 崔亚琴
导 师: 刘玉凯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巴金 1940年代 创作转型 互文性 伦理叙事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巴金建国前的作品在不同层面上展示了人的生存状态,其早期有关青年成长及家族生活的系列小说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对社会矛盾和焦点的热切关注,集中描写新旧势力之间的冲突,把冲突的关键归因于当时的制度,塑造了很多“英雄”形象,但也因此加深了人对社会的依附关系的表现。而1940年代,由于战争改变了社会秩序,知识青年原有的价值立场遭到极大程度破坏,此时作家更愿意突出自身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道德立场和价值操守,放弃曾经作为“救世主”的优越性,以为弱者代言的平民姿态,捕捉日常生活中小人物之间诸多不和谐之音,表现出坚硬的现实主义与温和的批判态度。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极有可能原来的主题不再被读者注意,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读者随时可以从故事本身发现新的启示,从而使作品及其所包含的人生命题成为永恒存在。因此,在第二章里我以当前阅读为出发点,设置了“失乐园”与“嫦娥奔月”两个典型话题,以互文性理论敞开对具体文本《憩园》、《寒夜》的解读,将文本中有关人性的赞美、生命的欲求等因素从作品的思想内涵中挖掘出来,使文本在互文性阅读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穿越时空的存在。由于这个时期,巴金把关注小人物生存的视角放在了琐细、日常生活中,那么从创作主体的审美立场上看,我认为作者不仅仅是表达为社会中弱势群体进行呼告的伦理意愿,而是从错位的伦理关系中看出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提出了有关成长在五四运动后的青年的独立人格的建设问题,并在肯定他们的平民姿态与善良品质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其主体性缺失的委婉批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引言  8-10
第1章 回归日常的生存方式  10-24
  1.1 小人物的别样生活与价值体认  10-13
  1.2 "家"的概念与小人物生存  13-19
    1.2.1 "家"的概念  13-16
    1.2.2 小人物与"写作者"  16-19
  1.3 《秋》的误读及其他  19-24
第2章 巴金1940年代小说文本中的互文现象透视  24-36
  2.1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互文性  24-26
  2.2 文学平行论  26-36
    2.2.1 "失乐园"  28-32
    2.2.2 "娜拉"与"嫦娥"的选择  32-36
第3章 伦理叙事  36-44
  3.1 失重的父子伦理  36-39
  3.2 畸变的夫妻伦理  39-44
结语  44-45
参考书目  45-48
致谢  48

相似论文

  1. 基于互文性视角的广告翻译研究,H059
  2. 基于语料库的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H052
  3. 论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构建,G633.3
  4.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短篇小说中的哥特风格,I712.074
  5. 戴维·洛奇小说互文性研究,I561.074
  6. 构建另一个南方,I712.074
  7. 从《英雄本色》到《无籍者》:电影翻拍作为一种跨文化文本互文实践,J905
  8. 互文性视角下的辜鸿铭之《中庸》英译文本研究,H315.9
  9. 模仿与改造,I207.42
  10. 西川诗歌的互文性特征研究,I207.25
  11. 从挥之不去的“无聊”之病试观波德莱尔“现代性”之一百五十年,I565
  12. Th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An Intertextual Analysis on the Golden Notebook,I561
  13. 跨文化领域下文学经典文本的颠覆与重构,I106.4
  14. 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H315.9
  15. 英汉广告文本互文性的顺应性研究,H052
  16. 巴金小说中的生命意识,I207.42
  17. 互文性视角下的广告翻译探究,H315.9
  18. 从林语堂的文化观看其翻译方法的运用,H315.9
  19. 巴金与李健吾通信研究,I206.7
  20. 路遥小说与“十七年”文学,I207.42
  21. 汤亭亭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I7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