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松下文法的再发现

作 者: 史倩倩
导 师: 修刚
学 校: 天津外国语学院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自他认识 动词的偶有性 概念的统合 自他对应 动词的自他被使动 原型论
分类号: H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治,大正,昭和前期是日本语言研究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受西方语法学说的影响,以打破传统,启蒙,折中主义,合理主义,规范主义等为特征的语法学说纷纷提出。多种多样的语法学说中,松下大三郎的学说被誉为“体系た壮大にして精微、用語はすこぶる嚴密にして整合性に富む”(语法体系宏大且精微,用语严密而又富整合性),受到很高的评价。松下大三郎(1878—1935)生于明治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进入国学院大学学习,二十九年十二月到三十年九月在《国学院杂志》上连续四次发表了名为《动词的自他》的论文,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其独特的语法研究,并发表了《标准日本文法》《标准日本口语法》两部巨作,创立了松下文法。关于松下文法,有很多出色的先行研究。例如以德田政信、山口明穗为代表的宏观考察,德田分析了松下文法的原理和方法,从发现史的角度上研究了松下文法的根本理念,山口在其著作《时代与文法》中分析了松下文法的特征,并评价了其历史地位。与此相对,岛田昌彦从微观入手,着眼与松下的自他认识,将其自他认识分为明治,大正,昭和三期,分段落详尽得作了考察。本稿以以上出色的先行研究为起点,对可以称得上松下文法出发点的自他认识从发现史的角度上,结合同时代的语法学者的理论进行了考察。与此同时,也考察了从昭和后期到现在这段时期内松下自他认识的继承与发展。本稿第二章参考岛田的研究方法,将松下的自他认识的展开分为明治,大正,昭和三个阶段,与同时代的大櫬,三矢,山田的语法学说作对照考察,明确了松下说的独创性。第三章考察了现代自他认识与松下自他认识的关联.第四章运用原型论分析了松下学说与其他学者论争的原因。本稿从松下独特的论点开始论起,其独特论点最后归接到“动词的自他与を的关系”、“动词自他对应的意义特征”、“自他与使役”、“自他与被动”上。可见松下早就关注这些问题并作出了独到的分析,其超出时代的先见性是值得肯定的。松下学说中有超出时代的卓见,但其中也有因时代的限制而造成的绝对化倾向,这也是难以否定的。本稿运用原型论,分析了松下文法的不足之处,并且探索了松下说与现代学者论争的根源。笔者认为原型论比二元论更加接近语言的实际,更加合理。由于篇幅的限制,本稿对松下学说的考察以及与其他学说的对照还有很多不尽之处,笔者愿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进行挑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外文摘要  5-7
1.はじめに  7-9
2.松下の動詞自他認識の展開  9-18
  2.1 明治期における認識  9-11
    2.1.1 松下の独特な自他動の定義  9-10
    2.1.2 自他動の判断標準  10-11
    2.1.3 まとめ  11
  2.2 大正期における認識  11-16
    2.2.1 第四の道  11
    2.2.2 動詞の自他についての分類  11-12
    2.2.3 自他動詞の內部の考察  12-15
      2.2.3.1 自他動詞の概念の内包  12-13
      2.2.3.2 自他動詞の概念の外延  13-15
        2.2.3.2.1 对称的自他動  13-14
        2.2.3.2.2 明暗自他動  14-15
        2.2.3.2.3 单独自他動  15
    2.2.4 「自他」と動詞の使動と被動  15
    2.2.5 まとめ  15-16
  2.3 昭和期における認識  16-17
    2.3.1 他動四義  16
    2.3.2 自動詞の臨時他動化  16
    2.3.3 まとめ  16-17
  2.4 松下自他認識のまとめ  17-18
3.松下の自他認識の繼承と批判  18-26
  3.1 自他判定の標準について  18-19
    3.1.1 動詞の自他と格助詞「を」  18
    3.1.2 動詞の自他判断標準の発展  18-19
  3.2 「場合+を」について認識の発展  19
  3.3 「を+にわゆる自動詞」の認識の発展  19-21
  3.4 自他動詞の外延についての研究の発展  21-22
  3.5 自他と使動、被動のかかわり  22-24
    3.5.1 自動詞の使役形上他動詞形  22-23
    3.5.2 他動詞の受身形と自動詞  23-24
  3.6 まとめ  24-26
4.プロトタイプ論から見た自他認識の論争  26-30
  4.1 プロトタイプの主要概念  26
  4.2 動詞自他動の基本的な認識  26-29
    4.2.1 自他動の連統性  26-27
    4.2.2 プロトタイプ論の自他判断  27
    4.2.3 「を」格を持つ動詞  27-29
  4.3 まとめ  29-30
5.おわりに  30-32
注(?)  32-34
引用出典  34-35
参考文献  35-37
甜辞  37

相似论文

  1. “テアル”句的含义与功能分析,H36
  2. 翻译原型论理据考辨,H315.9
  3. 基于迭代函数系统的分形变形方法研究,TP391.41
  4. 论日语词汇的消极表达,H36
  5. 汉语和日语中的同形字比较研究,H36
  6. 日语拟声词的翻译,H36
  7. 关于日语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现实状况研究,H36
  8. 中日同形词对比及其对日汉语教学,H36
  9. 日语学习者在日译汉翻译实践中的母语表达问题及成因分析,H36
  10. 教材中拟声拟态词的研究,H36
  11. 关于日语学习者请求表现的使用现状的考察,H36
  12. 「ちょっと」的显性和隐性话语功能及其产生环境,H36
  13. 关于感谢表现使用的中日对比研究,H36
  14. 日语学习者及母语者的[ね]的交流功能的使用现状对比,H36
  15. 多义动词“切る”的词义范畴体系与习得,H36
  16. 汉日单音节词“爱”及其复合词的比较研究,H36
  17. 中日社评文章的衔接对比,H36
  18. 关于日语学习者的“こと”和“の”习得的研究,H36
  19. 复合动词“~ハジメル”和“~ダス”的比较研究,H36
  20. 关于授受表现的中日对比研究,H36
  21. 关于日语学习者的词汇亲密度及词汇理解准确度的考察,H3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日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