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作 者: 岳园园
导 师: 刘友兆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协调发展 差异 江苏省
分类号: X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城市土地利用能够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进而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保障;只有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和模型,分别对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合协调发展系数,静态和动态协调度,探讨了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状况,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措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协调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以便指导我国或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主要研究结论有:(1)1995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提高显著;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1995年至2008年间,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静态协调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良好协调”的历程。(3)1995年至2008年间,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经历了“中度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发展历程,发展亚类逐渐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发展为生态环境滞后状态。(4)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从1995年开始总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轨迹。(5)2008年江苏省地市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且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苏南地区大部分地市高于苏北、苏中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6)根据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可以将13个地市分为5类,分别体现了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等对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作用的差异。应在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展城市生态规划,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有效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全文目录


目录  5-7摘要  7-9ABSTRACT  9-11第一章 绪论  11-23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2    1.1.1 选题背景  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文献回顾  12-19    1.2.1 协调发展研究概况  12-16    1.2.2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16-18    1.2.3 简要述评  18-19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9    1.3.1 研究目标  19    1.3.2 研究内容  19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9-20    1.4.1 研究方法  19-20    1.4.2 技术路线  20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20-23第二章 理论基础  23-29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3-24    2.1.1 城市土地  23    2.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23    2.1.3 生态环境  23    2.1.4 协调度  23-24  2.2 相关基础理论  24-29    2.2.1 系统理论  24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4-25    2.2.3 人地关系理论  25-26    2.2.4 规模经营理论  26-27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7-29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29-31  3.1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  29-30    3.1.1 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9    3.1.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  29-30  3.2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0-31第四章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31-37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32    4.1.1 构建原则  31    4.1.2 指标体系构建  31-32  4.2 评价指标标准化  32  4.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2-34  4.4 评价模型构建  34-37第五章 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37-45  5.1 区域概况  37-39    5.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37    5.1.2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  37-39  5.2 数据来源  39-40  5.3 结果与分析  40-45    5.3.1 时序变化  40-42    5.3.2 空间分异  42-45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45-47  6.1 研究结论  45  6.2 政策建议  45-47    6.2.1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45-46    6.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46    6.2.3 开展城市生态规划,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6-47参考文献  47-51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广州与河源中学地理教育区域差异分析,G633.55
  3. 高中男、女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差异及对其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G633.41
  4. 基于感性工学的家具把手及拉手设计研究,TS664.01
  5.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6.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7.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8.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9.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0.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1.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2.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寄主适合度差异研究,S436.418
  13.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4. 抗倒伏油菜根、茎解剖结构及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研究,S565.4
  15. 高温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S541.9
  16.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及atp6基因RNA编辑研究,S565.1
  17. 棉纤维起始发育优势基因表达谱和三个新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S562
  18. 稻米外观品质氮素效应的解剖学与生化学分析,S511
  19. 水稻叶色敏感基因型筛选及其对氮素响应的生理机制,S511
  20. 萝卜镉胁迫响应相关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S631.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