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HPV感染关系研究

作 者: 顾燕
导 师: 洪颖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液基细胞学 带下病
分类号: R71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级别的CIN其HPV感染情况、单一HPV感染与多重HPV感染、不同年龄宫颈病变群体中HPV感染情况等作出分析,以期对本地区的宫颈病变HPV感染情况作出分析,为临床宫颈病变预防和及早发现提供参考。通过对所选病例中符合中医带下病诊断的病例之不同证型的分析,了解宫颈病变与中医带下病各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病人516例,运用PCR结合DNA探针杂交检测方法进行HPV-DNA分型检测,行新柏氏细胞学检测(TCT),对其中HPV(+)和(或)TCT结果ASCUS及以上者行活检,活检标本均由本院病例科得出结果,将病理结果CINⅠ及以上者称为宫颈病变组,余为宫颈正常组,对两组各自HPV感染情况作出分析。同时,选取516例中符合中医带下病诊断的病例,分为肾虚型、脾虚型、湿热型、湿毒型,以分析宫颈病变与中医带下病各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计516例,HPV(+)319例,61.82%,其中宫颈正常组195例,HPV(+)37例,感染率为18.97%;宫颈病变组(CIN及以上)321例,HPV(+)282例,感染率为74.02%。HPV(-)197例,占总数的38.18%,其中宫颈病变组39例,占19.80%。宫颈病变组中CINⅠ组HPV感染率81.33%,CINⅡ组中HPV感染率86.82%,CINⅢ组中HPV感染率93.16%。HPV阳性患者共319例中,单一型别HPV感染的总例数为249例,占78.06%,多重感染70例,占21.94%,多重感染中随合并感染的型别数增加,比例逐渐下降,不同病变组多重感染比例不同,多重感染比例随病变级别增加逐渐上升,宫颈正常组别中无三重及以上感染,且二重感染明显少于单型别感染;各CIN组这种趋势尤为明显。319例HPV感染中,HPV16共156例,占全部的48.90%;HPV58共42例,占13.17%;其它依次为HPV18、33、11、31、6、56、35、45、68等。516例中,TCT结果阳性358例,HPV阳性319例,即在TCT阳性结果中有89.11%HPV也为(+)。HPV感染率在TCT正常组与其它组中存在着明显差异,且有随着级别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宫颈病变组321例中,按照年龄分为6组,其中15-19岁组4例,占1.25%;20-29岁及组共57例,占17.76%;30-39岁组132例,占41.12%;40-49岁组101例,占31.46%;50-59岁组22例,占6.85%;60岁及以上组5例,占1.56%。宫颈病变321例中,符合带下病诊断的203例,占63.24%,湿热型90例,占44.34%;湿毒型77例,占37.93%;肾虚型19例,占9.36%;脾虚型17例,占8.37%;宫颈正常组中,符合带下病诊断范畴的91例,占46.67%,湿热型27例,占29.67%;湿毒型22例,占24.18%;肾虚型23例,占25.27%;脾虚型19例,占20.88%。结论: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关系密切,且随着CIN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的几率也随之越高。HPV多重感染率随病变级别增加而增加,宫颈正常组别中无三重及以上感染,且二重感染明显少于单型别感染;各CIN组这种趋势尤为明显,CINⅡ组及CINⅢ组与宫颈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主要高危型HPV感染,结果表明本地区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感染的主要型别依次为HPV16,HPV58,HPV18,HPV33。其中HPV16型与其它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诊断率与芯片检测符合率为89.11%,除LSIL和HSIL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其它各组间HPV感染均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阳性的319例中,TCT诊断为ASCUS及以上者291例,占91.22%,可见基因芯片HPV检测与液基细胞学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中HPV感染主要在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说明HPV感染高峰年龄在29岁前、30-39岁和40-49岁。宫颈病变中符合带下病诊断的其辩证分型以湿热、湿毒型为主,且各CIN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宫颈正常组中,符合带下病诊断范畴的91例,占46.67%,各证型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2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2-25
  一.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2-18
    1.关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12-13
    2.HPV与宫颈病变  13-15
    3.HPV DNA检测方法  15
    4.HPV疫苗  15-18
  二.传统医学研究概况  18-25
    1.带下病概论  18-19
    2.带下病病因病机  19-21
    3.五色带下  21-23
    4.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中医辩证  23
    5.中医对宫颈病变认识  23-25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5-42
  一.研究内容  25-26
    1.研究目的  25
    2.资料来源  25
    3.预期结果  25-26
  二.研究方法  26-28
    1.主要仪器设备  26
    2.TCT检测  26
    3.HPV分型基因检测方法  26-27
    4.病理分型  27
    5.病例分组  27-28
    6.中医带下病辩证分型  28
    7.统计学处理  28
  三.研究结果  28-35
    1.不同组别HPV感染情况  28-30
    2.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比例及构成  30-31
    3.HPV分型情况  31-32
    4.HPV与TCT关系  32-33
    5.宫颈病变不同年龄组HPV感染情况  33-34
    6.与中医带下病关系  34-35
  四.讨论与分析  35-42
    1.关于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  35-36
    2.关于HPV多重感染  36-37
    3.HPV感染型别  37-38
    4.HPV与TCT关系  38-39
    5.宫颈病变不同年龄组HPV感染情况  39-40
    6.宫颈病变与中医带下病  40-42
参考文献  42-45
附 临床资料收集设计表  45-46

相似论文

  1.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500例临床病例分析),R737.33
  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颈上皮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R737.33
  3.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微小浸润癌行宫颈锥切术后的临床观察及分子标志物检测,R737.33
  4. 宫保散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研究,R271.13
  5. TERC基因表达情况与HPV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分析,R737.33
  6.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TERC基因的扩增及临床意义,R737.33
  7. 宫颈未明确诊断意义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临床观察,R271.9
  8. RUNX3和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9. FHIT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0. FoxM1蛋白在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7.33
  11. 改进取材工具后的巴氏涂片与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R737.33
  12. Fhit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的研究,R711.7
  13. 存活素、细胞周期蛋白D_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C基因扩增在新疆部分地区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研究,R737.33
  15. 高危HPVE6/E7型内变体在宫颈癌和前体病变中的分布及其SNP芯片的研发,R737.33
  16. 浙江地区HPV流行病学调查及宫颈癌危险因素在HPV筛查中的作用,R737.33
  17. 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HPV感染与基因型分布及HPV16癌基因转录水平沉默的研究,R737.33
  18. HPV检测在宫颈疾病检查中的临床意义,R737.33
  19. 龙胆泻肝胶囊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研究,R271.1
  20. 带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R271.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妇科学 > 女性生殖器其他疾病 > 子宫及子宫颈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