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 者: 姜红姬
导 师: 姜美子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神经病学
关键词: 巴曲酶 银杏达莫 联合治疗 脑梗死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脑梗死是我国成年人致残率最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逐渐增高,越来越年轻化,并留下无法恢复的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淤滞、高凝状态、血管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三个经典因素,巴曲酶能直接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具有平稳降纤,间接溶栓,明显改善循环,保护血管,神经细胞功能的多位点作用。银杏达莫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清除自由基等多环节的作用。尽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因时间窗的限制,实际上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及时接受溶栓治疗,本研究通过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观察二者合用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变化。方法: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156例,男110例,女46例,年龄在39~77岁,平均年龄56.6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全面体格检查、生化检验、心电图、脑CT或MRI扫描。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巴曲酶+银杏达莫)52例(男42例,女10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6.5岁;B组(银杏达莫)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6.7岁;C组(巴曲酶)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6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间有均衡性。A组用巴曲酶静脉滴注,共3次,首次10BU静脉滴注,第2、3天用5BU静脉滴注。第1天开始银杏达莫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B组银杏达莫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C组巴曲酶静脉滴注,共3次,首次10BU静脉滴注,第2、3天用5BU静脉滴注。3组均辅以常规治疗,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针对病情采取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防治并发症。在给药前和治疗后第14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T、APTT、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肾功。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对给药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评分。结果: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应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FIB、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巴曲酶和银杏达莫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11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1-14
  2.1 研究对象  11
  2.2 入选标准  11
  2.3 排除标准  11
  2.4 终止标准  11
  2.5 研究分组  11-12
  2.6 材料  12
  2.7 方法  12-14
    2.7.1 给药方法  12
    2.7.2 观察指标  12
    2.7.3 疗效评定  12
    2.7.4 统计学处理  12-14
第三章 结果  14-17
  3.1 治疗前、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14
  3.2 各组治疗前、后FIB比较  14-15
  3.3 3组疗效比较  15-16
  3.4 用药安全性评价  16-17
第四章 讨论  17-24
第五章 结论  24-25
参考文献  25-29
致谢  29-30
文献综述  30-39
参考文献  39-43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43

相似论文

  1. 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R743.33
  2. CISS分型在传统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R743.3
  3. 合并脑梗死的白质疏松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43.3
  4. ABCD2评分结合MES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R743.3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合酶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R743.33
  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R743.3
  7. 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R743.3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事件相关电位N300的临床研究,R749.1
  9. 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R743.33
  10. 灌注CT原始图像鉴别梗死中心与缺血半暗带,R743.3
  11. 伴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闭塞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病灶模式及侧枝代偿分析,R743.3
  12. 青年脑梗死148例临床分析,R743.3
  13.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用于癌症的靶向联合治疗,R730.5
  14. 共输送阿霉素和基因的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R943
  15. DTI及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R743.3
  16. 1、OPG/RANKL/RANK轴系统在牙槽骨吸收重建中的意义 2、牙周牙髓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病例报告,R781.4
  17. CETP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R743.33
  18. 亚低温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活性的影响,R743.3
  19.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维吾尔族、汉族脑梗死的关系,R743.3
  20. 心脑合病的危险因素及聚集的前瞻性研究,R743
  21. 3.0T 3D-TOF法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分布及特点的研究,R74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