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初步研究

作 者: 陈石
导 师: 杨国顺;易干军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果树学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绿色荧光蛋白 侵染过程 fga1基因 白僵菌素
分类号: S436.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香(大)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但是香蕉产业目前正受到香蕉枯萎病的严重威胁。香蕉枯萎病属于土传维管束病害,病菌蔓延快,到目前为止该病菌还没有效的防控方法。因此本研究以分离纯化的病原菌为材料,从侵染过程、致病基因和毒素成分这三方面研究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病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番禺、中山、湛江和三亚等17个地方采集发病香蕉样本为材料,分离到11个4号生理小种菌株(简称:Foc4),6个1号生理小种菌株(简称:Foc1)。2.以番禺分离到的Foc4采用聚乙二醇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化进病原菌,转化的病原菌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清楚可见,转化菌株培养6代后GFP的表达都非常稳定,荧光信号在菌丝和孢子中均清晰可见,转化菌株的致病性和生长方式都没有改变。香蕉枯萎病菌和香蕉苗的互作情况如下:i.小型分生孢子和菌丝均可侵染宿主;ii.侵染的位点包括根毛、幼嫩的根尖及侧根基部的自然开裂,但不包括人为的伤口和木质化程度较高的一级侧根等;iii.在根系组织内部,小型分生孢子可以萌发成芽管或直接溶解细胞壁,菌丝可以直接穿透根表角质层,也可以直接溶解细胞壁,在细胞内外生长;iv.观察到了侵染结构,如菌丝的锥形结构、侵染垫等;v.观察到了孢子和菌丝在根系、球茎、假茎等中的繁殖、累积及相应病症的发展进程。根据研究所得结果,制定出一个快速、高效香蕉抗性评价方法,评价了中国香蕉种质资源圃收集的一些抗性资源。3.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到一个重要的致病基因fgal,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域Foc1和Foc4病原菌样品中该基因gDNA和cDNA序列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来自海南的Foc1和Foc4的gDNA长度1286bp,相似性为100%;不同来源Foc1中.fgal基因保守性很强,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一个含有353个氨基酸的蛋白;而对于Foc4,所研究材料中80%的fgal基因有两个转录本,小转录本与Foc1的fgal是一致的,而大转录本由于可变性剪切使得第三个内含子成为外显子,预测编码一个含有372个氨基酸的多肽。4.对Foc1和Foc4所产毒素进行纯化,并利用ESIMS谱和~1H-NMR谱分析毒素成分,首次发现了Foc1和Foc4菌株都能产生白僵菌素。根据ESIMS谱推测Foc1和Foc4菌株都能分泌镰刀菌酸,而且Foc1的镰刀菌酸含量高于Foc4。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17
  1.1 香蕉产业概述  10
  1.2 香蕉枯萎病菌的研究概况  10-11
  1.3 尖孢镰刀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11-15
    1.3.1 尖孢镰刀菌和寄主的互作关系  12-13
      1.3.1.1 侵入前期  12
      1.3.1.2 侵染过程  12-13
    1.3.2 尖孢镰刀菌致病毒素  13-14
    1.3.3 尖孢镰刀菌致病相关基因  14-15
  1.4 香蕉抗枯萎病机制  15-16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17
第二章 香蕉枯萎病菌的分离纯化和生理小种的鉴定  17-20
  2.1 试验材料  17
    2.1.1 香蕉材料  17
    2.1.2 主要培养基  17
  2.2 试验方法  17
    2.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17
    2.2.2 生理小种的鉴定  17
  2.3 结果与分析  17-19
    2.3.1 香蕉枯萎病症状诊断  17-18
    2.3.2 病原菌的形态特性  18-19
    2.3.3 生理小种的鉴定  19
  2.4 结论和讨论  19-20
第三章 利用GFP标记研究香蕉枯萎病菌侵染香蕉的过程及评价香蕉品种抗性  20-38
  3.1 试验材料  20-21
    3.1.1 香蕉材料  20
    3.1.2 培养基和主要试剂  20-21
    3.1.3 菌株和质粒  21
  3.2 试验方法  21-22
    3.2.1 菌株对潮霉素B(HMB)的敏感性测定  21
    3.2.2 真菌转化方法  21-22
    3.2.3 PCR方法鉴定转化菌株  22
    3.2.4 土壤接种  22
    3.2.5 显微镜观察  22
  3.3 结果与分析  22-35
    3.3.1 受体菌株对潮霉素的敏感性  22-23
    3.3.2 转化子对潮霉素的抗性  23-24
    3.3.3 PCR法鉴定转化菌株  24-25
    3.3.4 转化菌株荧光稳定性  25
    3.3.5 侵染位点  25-27
    3.3.6 病原菌在香蕉根组织里面的侵染模式  27-34
    3.3.7 FOC4早期侵染广粉1号香蕉的过程  34
    3.3.8 不同抗性香蕉种质资源对FOC4的反应  34-35
  3.4 结论和讨论  35-38
    3.4.1 香蕉枯萎病菌的侵染规律  35-36
    3.4.2 抗病机理的类型(组成型或诱导型)  36
    3.4.3 早期筛选香蕉抗病品种  36-38
第四章 香蕉枯萎病菌FGA1基因的克隆及其多样性研究  38-46
  4.1 材料与方法  38-39
    4.1.1 材料  38
    4.1.2 方法  38-39
      4.1.2.1 病原菌培养  38
      4.1.2.2 香蕉枯萎病菌FGA1的GDNA和CDNA序列的克隆  38
      4.1.2.3 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引物设计  38-39
  4.2 结果与分析  39-44
    4.2.1 香蕉枯萎病菌FGA1基因的克隆  39
    4.2.2 香蕉枯萎病菌FGA1基因序列分析  39-41
    4.2.3 fgal 基因的cDNA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41-44
  4.3 结论和讨论  44-46
第五章 香蕉枯萎病菌所产毒素的研究  46-54
  5.1 试验材料  46
    5.1.1 菌株材料  46
    5.1.2 产毒培养基  46
    5.1.3 主要试剂  46
  5.2 试验方法  46-54
    5.2.1 孢子悬液的制备  46
    5.2.2 培养方法  46-47
    5.2.3 毒素提取和纯化  47
    5.2.4 毒素的结构鉴定  47-54
第六章 结论及创新之处  54-56
  6.1 结论  54
  6.2 创新点  54-56
参考文献  56-62
致谢  62-63
个人简历  63

相似论文

  1. 防治土传香蕉枯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6.68
  2. ‘突尼斯软籽’石榴再生体系和GFP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初报,S665.4
  3. 禾谷镰刀菌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毒素DON特异亲和肽段的淘选,S432.4
  4. 金属硫蛋白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对重金属响应的研究,Q78
  5. 复混肥中缩二脲对作物毒害的临界值与缩二脲降解菌的研究,S143
  6. 分枝杆菌同源膜锚定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细胞定位分析,R378
  7. 多选择标记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8. 茄科尖孢镰刀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其定殖特性的研究,S436.41
  9. 水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S511
  10. 植病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研究,S476
  11. 溶菌酶-绿色荧光蛋白(Lyz-GFP)双元基因对苜蓿转化的研究,S541.9
  12. 小鼠囊胚与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优化,Q813
  13. Salusin-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R541.4
  14. pIRES-GFP-hPENK的构建及其鞘内注射的表达,R450
  15. pEGFP-C3-PENK在NIH3T3细胞中表达及其产物的活性检测,R402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R329
  17. 重组人肝脏胶凝素1在CHO细胞内定位,R346
  18. 抗黄曲霉毒素B_1荧光重组抗体的制备,R392
  19. 病原性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的粘附定植作用研究,S943
  20. 用于疾病防治的欧洲鳗鲡肠道益生菌的研究,S94
  21. 重组新城疫病毒NDV-rAnh/EGFP的构建及其抑制肿瘤效果的研究,S852.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