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钝节拟丽藻抑菌作用的研究

作 者: 蔡瑾
导 师: 谢树莲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钝节拟丽藻 抑菌作用 提取条件
分类号: S48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化学杀菌剂从其诞生以来,就以其高效、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全世界各个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化学农药的使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随着类似问题的不断出现及“绿色农业”的提出,寻找化学杀菌剂替品的开发资源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植物源杀菌剂以其低毒、低残留、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而备受青睐。藻类植物是植物的一个大类群,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能产生的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但是对藻类植物经济价值及生物活性的研究鲜有报道。轮藻植物是一类大型藻类,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多生于淡水,少数生于微盐性的水体中。关于轮藻的研究,过去只关注其形态、生理及多样性等方面,对其应用基础的研究甚少。本试验通过对轮藻门的钝节拟丽藻进行抑菌性试验及提取条件的优化,为开发这一新的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以四种轮藻植物对6种供试菌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四种轮藻丙酮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酿酒酵母和黄曲霉无明显抑制作用,且四种轮藻之间的抑菌效果没有种间及地域的差异。以无菌水、甲醇、乙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苯、乙醚、石油醚为溶剂,对钝节拟丽藻进行抑菌性试验,结果表明只有甲醇、丙酮、乙醇提取液有抑菌活性,且以乙醇提取液的效果最好。通过抑菌圈直径方法,对影响钝节拟丽藻抑菌物质提取的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由单因素试验得出了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结果为,固液比1:5,1:10,1:20。提取温度40℃,70℃,85℃。提取浓度40%,50%,60%。提取时间4h,6h,8h。正交试验中的固液比和提取温度影响样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作用极显著,其交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作用显著。各因素影响大小为提取温度>固液比影响>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20、提取温度85℃、50%乙醇溶剂、回流提取6h。生产时可用固液比1:20、提取温度85℃、40%乙醇溶剂、回流提取4h代替。测定了钝节拟丽藻醇提物的最低抑菌、杀菌浓度以及高温加热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钝节拟丽藻对两种受试菌均有较低的最低抑菌和杀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和杀菌浓度分别为1.6%和3.25%,枯草杆菌为3.25%和3.25%。钝节拟丽藻醇提液的抑菌成分对高温不具有稳定性。总之,钝节拟丽藻的抑菌效果较好,提取方法简单易行,可做为一种新的植物源杀菌剂进行开发和利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2
英文摘要  12-14
1 前言  14-23
  1.1 植物源抑菌物质的研究进展  14-19
    1.1.1 抑菌植物资源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14-15
    1.1.2 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15-18
    1.1.3 植物中有效抑菌活性成分  18-19
    1.1.4 植物源杀菌剂的机理研究  19
  1.2 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  19-21
    1.2.1 植物源杀菌剂的特点  19-20
    1.2.2 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现状  20
    1.2.3 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前景和发展方向  20-21
  1.3 轮藻植物及其应用价值  21-22
  1.4 钝节拟丽藻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意义  22-23
2 材料和方法  23-29
  2.1 试验材料  23-24
    2.1.1 供试材料  23
    2.1.2 供试仪器  23
    2.1.3 供试试剂  23-24
    2.1.4 供试菌种  24
  2.2 试验前处理  24
    2.2.1 轮藻的采集和预处理  24
    2.2.2 培养基的制备  24
  2.3 四种轮藻的抑菌活性测定  24-25
    2.3.1 四种轮藻的抑菌物质的提取  25
    2.3.2 平板的制备  25
    2.3.3 菌悬液的制备  25
    2.3.4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活性  25
  2.4 钝节拟丽藻提取物的最适溶剂选取  25
  2.5 钝节拟丽藻乙醇提取物的单因素试验  25-26
    2.5.1 固液体比的选择  26
    2.5.2 提取温度的选择  26
    2.5.3 提取浓度的选择  26
    2.5.4 提取时间的选择  26
  2.6 正交试验  26-27
  2.7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27
    2.7.1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7
    2.7.2 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27
  2.8 钝节拟丽藻醇提物的超高温耐热性试验  27-28
  2.9 数据分析  28-29
3 结果与分析  29-47
  3.1 四种轮藻丙酮提液的抑菌效果比较  29-31
  3.2 钝节拟丽藻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抑菌效果  31-34
  3.3 单因素试验结果  34-37
    3.3.1 不同固液比的抑菌圈直径  34
    3.3.2 不同提取温度的抑菌圈直径  34-35
    3.3.3 不同提取浓度的抑菌圈直径  35-36
    3.3.4 不同提取时间的抑菌圈直径  36-37
  3.4 正交试验结果  37-43
  3.5 钝节拟丽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43-45
  3.6 钝节拟丽藻的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  45
  3.7 超高温热处理对钝节拟丽藻抑菌活力的影响  45-47
4 讨论  47-51
  4.1 轮藻植物的抑菌特点  47
  4.2 钝节拟丽藻提取条件优化的分析  47-51
    4.2.1 适宜溶剂的选取  47
    4.2.2 提取方法的选取  47-48
    4.2.3 不同因素对提取过程的影响  48-49
    4.2.4 提取优化参数的确定  49-51
5 结论与展望  51-53
  5.1 结论  51
  5.2 藻类植物作为杀菌剂的开发前景  51-53
参考文献  53-60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0-61
致谢  61-62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2-63

相似论文

  1. 高效复合益生菌的研制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S828.5
  2. 基于树型条件随场的特定域事件提取方法研究,TP391.1
  3. 茶树花精油提取及其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的研究,S571.1
  4. 橘皮提取物对口腔常见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研究,R285
  5. 金银花有效成分的酶法提取及应用功效研究,R284
  6. 黄连蒲注射液药理与毒理学及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的研究,S858.23
  7. 锦灯笼宿萼化学成分及有效部位研究,R284
  8. 小米麸皮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成分和功能性质研究,TS210.9
  9. 广谱抑菌中草药诃子的抑菌活性分析及有效组分的初步分离检测,R285
  10. 大叶碎米荠和百里香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S567.239
  11. 中草药对8种畜禽肠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S853.7
  12. 马铃薯黑痣病防治及碳酸氢盐抑菌机理研究,S435.32
  13. 4种花卉的次生代谢物质及抑菌作用的研究,S68
  14. 中国不同地区蜂胶水提物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S896.6
  15. 钝节拟丽藻(Nitellopsis obtuse)细胞核无丝分裂与细胞微丝骨架的研究,Q942
  16. 10-HDA对原浆小麦啤酒的保鲜作用,TS262.5
  17. 首乌藤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TQ461
  18. 咖啡碱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S435.711
  19.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物防治及寄主抗性机制的研究,S435.32
  20. 鬼箭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R28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菌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