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与应用
作 者: 欧阳伟
导 师: 张海彬;王永山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临床兽医学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V VP2基因 分子特征 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 间接ELISA
分类号: S85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以侵害雏鸡淋巴组织,特别是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不仅引起患病动物死亡,而且还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使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和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对易感鸡群实施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各地流行的IBDV毒株的毒力与抗原性的差异,给疫苗毒株的选择造成较大的困难,每年由于IBD免疫失败或免疫抑制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为了抵抗超强毒的攻击以及母源抗体的干扰,目前广泛应用中等毒力的IBD活疫苗,给IBD的防控带来极大的隐患,灭活疫苗存在着抗原制备的困难。鉴于此,进一步分析当前IB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制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仍是当前禽病防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近期流行毒株IBD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VP2基因的分子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重组VP2蛋白,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为IBDV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实验1:近期引起免疫失败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分子特征用RT-PCR方法从2007年12月在安徽境内发生的两起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AH1与AH2中扩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分析,AH1与AH2病毒VP2基因长度均为1350nt,编码450aa,七肽基序均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用AH1和AH2感染20日龄雏鸡,产生明显IBD病变,死亡率为25%(1/4)。同源性分析,26个血清Ⅰ型IBDV毒株VP2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7%-99.6%和95.5%-100.0%,其中,15个中国IBD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7.5%-99.7%、98.6%-100.0%,血清Ⅰ和Ⅱ型IBDV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则分别小于78.6%和83.0%。不同IBDV毒株VP2基因的七肽基序、特征性氨基酸残基以及高变区的亲水性有差异。在进化树上,26个血清Ⅰ型IIBDV毒株可分为数组,其中的15个中国分离IBDV毒株不在同组,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分离地区或分离时间没有明显的联系。AH1和AH2与现行商品疫苗毒株B87的VP2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5.3%和5.2%;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4.0%和3.4%,这也进一步佐证了IBDV野毒VP2基因变异所引起的毒力变化和VP2抗原表位的漂移是导致当前IBD疫苗免疫预防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认识当前IBDV的流行和变异现状具有参考价值,为新型IBDV野毒致病性和变异简便定性检测方法探索了一条新途径。实验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将2007年12月从安徽境内发生的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中克隆的IBDV VP2基因插入到pFastBacl供体质粒中,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抗性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对rBac-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在50kD处出现一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本实验为研制针对近期流行IBDV的新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新型检测试剂奠定了基础。实验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融合表达与应用将2007年12月从安徽境内发生的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中克隆的BDV VP2基因定向克隆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HTA-VP2,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筛选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A-VP2。用rBacA-VP2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对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BDV抗体夹心ELISA检测,呈阳性反应,抗原效价达到102;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在53kD处出现一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用HisTrap HP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IB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IBD新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抗体检测试剂奠定了基础。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2 缩略语表 12-13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3-28 第一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3-28 1. IBDV概述 13-16 2. IBDV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16-20 2.1 基因组结构 16-17 2.2 病毒蛋白及其作用 17-19 2.3 抗原变异的分子水平研究 19-20 3. IBD的防控 20-26 3.1 IBD诊断 20-21 3.2 IBD预防 21-22 3.3 IB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22-26 参考文献 26-28 第二篇 试验研究 28-61 第二章 近期引起免疫失败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分子特征 28-39 1. 材料与方法 29-30 2. 结果 30-34 3. 讨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8 英文摘要 38-39 第三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39-49 1. 材料与方法 40-42 2. 结果 42-45 3. 讨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8 英文摘要 48-49 第四章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融合表达与应用 49-61 1. 材料与方法 50-53 2. 结果 53-56 3. 讨论 56-58 参考文献 58-60 英文摘要 60-61 全文总结 61-62 附录:常用试剂的配制 62-66 致谢 66-6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7
|
相似论文
-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 企鹅珍珠贝Cd-MT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初步研制,X835
- 河南省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S852.65
- STLV-1病毒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R373
-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 IBDV模拟表位与vp2组合基因的分子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应用,S852.65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表达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2.65
- 犬细小病毒2型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2.65
- IBDV配体表位P22/P221多肽合成功能鉴定及对CEF细胞文库的筛选,S852.65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及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S855.3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颗粒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S858.31
- 华东地区鸭圆环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8.32
- 应用DF-1细胞和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增殖IBDV的研究,S858.31
- 猪流感病毒NS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NP蛋白细胞定位研究,S858.28
-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LTR体外启动活性分析,S858.31
-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sf9细胞中重组表达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R346
-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S855.12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配体结合表位多肽的原核表达及功能的研究,S858.31
- 展示生长抑素的猪细小病毒样颗粒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研究,S852.65
- 家蚕几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S88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 > 家畜病毒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