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围墙下的公共空间

作 者: 章菊新
导 师: 蔡永洁;Klaus Zillich
学 校: 同济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行列式小区 公共空间 感知  
分类号: TU984.1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4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五十年来,行列式多层住宅是上海城市住宅的主要类型。随着城市的扩展,原本位于城市边缘的大量行列式住宅小区成为了内城的一部分,产生了城市公共道和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矛盾。1990年代政府修建围墙的公共政策将居住为主的城区分化为众多独立的小区,形成了独特的“城中城”式的城市空间格局。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1950年以来在三个大型工人新村(鞍山新村、凤城新村、控江新村)基础上形成的45个行列式小区外部空间的调查,本文归纳了行列式小区外部空间的结构——鱼骨式空间的种类与变异,识别出两类外部空间:公共性的主街空间和半私密性的支弄空间。进一步对居民户外活动和户前加建的调查说明:主街空间的感知与居民对小区主要路径的选择有关联;支弄空间的感知与支弄空间的防卫性、底层住户私密空间的外向扩展有关联。因此,本文认为主街空间和支弄空间不仅是物质形态意义上的空间,也是居民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到的空间。调查随后总结了“城市内街”这一小区外部空间和城市街道相互融合的半公共空间模式。发现“城市内街”有效地平衡了独立小区和城市空间之间公、私领域的矛盾,既保证了城市居住的安全感又防止了独立住区对城市空间的割裂,值得作为一种有效的大型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策略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传统中国城市的空间结构所形成的集体记忆持续地影响着居民对行列式住区外部空间的感知,并指出行列式住宅区外部空间与传统中国城市空间的同构性是中国当代城市容纳和消化由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先锋派创造的“居住区(Siedlung)”这种乌托邦城市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3
绪论  13-25
  1.缘起与问题  14-18
    独立居住小区=城市生活的癌症?  14-15
    1.1 城市住宅区"开"与"闭"的矛盾  15-18
      1.1.1 安全性  15-16
        小区的封闭是转型社会中对安全感的补偿机制  15-16
        中国城市空间的封闭性传统  16
      1.1.2 开放性  16-18
  2.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8-25
    物质性空间的研究局限  18
    2.1.日常生活对城市公共空间感知的塑造:列斐伏的空间理论  18-19
    2.2 实地调研与归纳法  19-20
    2.3 45个居住小区物质情况的现状  20-23
      45个小区作为案例的共性  22-23
    2.3 基本概念的厘定  23-25
      居住小区  23
      外部空间  23
      主空间、支弄空间  23-25
第一章 历史 当代上海的城市肌理:行列式住宅与居住小区  25-41
  1.从"Siedlung"到工人新村  26-36
    1.1 大型居住区:工业化大城市的困境与出路  26-30
      1.1.1 产业工人的住房危机  26-27
      1.1.2 新形象  27-29
      1.1.3 "Siedlung":体制化的量产模型  29-30
    1.2 工人新村: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型居住区实践  30-36
      从德国到苏联:恩斯特·梅与工业城市规划  30
      1.2.1 "向苏联学习"  30-32
        城市疏散与工业城规划  30-31
        改革开放前上海市住宅的分布  31
        从理论到实践:曹阳新村的规划  31-32
      1.2.2 沪东工人居住片区的规划  32-34
        巨型街块规划的开始  32-34
      1.2.3 城市与官僚制度  34-36
        三级体系:"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  34
        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  34-35
        城市建设与官僚制度的协同  35-36
  2.社会变迁下的工人新村:封闭式居住小区的产生  36-40
    2.1 上海市公房发展的三个阶段  36-37
      1949~1966:统一建设、统一分配  36
      1976~1998:国家计划、单位建设  36-37
      1990年代后:公房市场化  37
    2.2 围墙的建设:社会变迁的写照  37-40
      防止犯罪  37-38
      异质化的城市空间  38
      街块与围墙  38-40
  3.本章结语  40-41
第二章 生活 主街与支弄:45个独立小区公共空间的感知  41-75
  1.作为公共舞台的街  42-58
    1.1 街道: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组织方式  42-45
      1.1.1 形态特点  42-43
      1.1.2 街道式的公共活动习性  43
      1.1.3 对中国人以街道为公共空间主体的解释  43-45
        对空间的实用主义态度  43
        中央集权的文化传统  43-45
    1.2 主街空间:小区公共空间中的活动研究  45-46
      定义小区内主街公共空间的三个指标  45-46
    1.3 与路径相关的空间节点  46-55
      1.3.1 路径的转折形成的主街空间节点  46-50
        转折节点类型(ⅰ)  47-48
        转折节点类型(ⅱ)  48
        转折节点类型(ⅲ)  48-50
      1.3.2 路径的交叉形成的主街空间节点  50-51
      1.3.3 路径端头形成的主街空间节点  51-52
      1.3.4 与社区公园相切的主街空间节点  52-55
    1.4 关于独立小区主街公共空间的小结  55-58
      结论一:"路径—节点"的相切模式  55-56
      结论二:路径与大门:封闭小区内主街空间的形成机制  56-58
  2.作为邻里空间的支弄  58-75
    2.1 弄():中国城市半公共空间的组织方式  58-62
      2.1.1 形态特点  58-59
      2.1.2 弄的社会属性Ⅰ:防卫性  59-60
        死弄与通弄  59-60
        通弄情况下重叠的公、私领域及其不同的后果  60
      2.1.3 弄的社会属性Ⅱ:透明性  60-62
        透明性的社会含义  60
        透明性与人类的居住心理  60-62
    2.2 支弄空间:小区半公共空间中的活动与加建研究  62-73
      2.2.1 支弄空间使用者的分类  62
      2.2.2.个人型活动  62-64
      2.2.3.集体型活动  64-66
        弄口附近的集体型活动  64
        楼梯附近的集体型活动  64-66
      2.2.4 支弄空间居民活动的地图  66-67
        阳光对支弄空间中居民活动的影响  66-67
      2.2.6 支弄空间中的加建行为  67-73
        功能性加建与社会性加建  67-69
        基于起居室功能的前部加建  69-71
        基于厨房功能的后部加建  71-73
    2.3 本章结论  73-75
      结论一:支弄空间中的社会结构  73
      结论二:支弄中公共空间感知的三个重点  73-75
第三章 观念 中国城市营造传统对当代中国人城市感知的影响  75-89
  1 中国城市的营造传统  76-78
    1.1 临时性  76
    1.2 批量化  76-78
  2.中国人的城市感知特点  78-83
    2.1 半封闭的城市街块  78-80
    2.2 鱼骨结构的街巷系统  80-83
  3.半封闭街块中的城市内街作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策略  83-87
    45个独立小区中的城市内街的两个案例  85-87
  4.全文结论  87-89
参考文献  89-93
附录  93-126
后记  126-128
致谢  128

相似论文

  1.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仿真分析,TN911.23
  2. 运动特征及地形约束的感知网目标跟踪算法及系统研究,TP212.9
  3.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4. 道统与济世,C912.4
  5. 三坊七巷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X820.3
  6. 女装品牌文字标识对消费者感知的影响分析,F274
  7. 基于感知质量的高校科技期刊质量评价研究,G237.5
  8. 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杂交理论,G206
  9. 员工组织仪式文化感知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B849
  10. 基于节点智能交互的物联网数据处理研究,TP391.44
  11. 语音信号的压缩感知研究及其在语音编码中的应用,TN912.3
  12. 电视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减少感知风险策略研究,G229.2-F
  13. 大学生信用卡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832.2
  14. 一缘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研究,TD712
  15. 基于物理拓扑感知的Chord算法研究,TP393.02
  16. 基于感知转回价值的流失顾客赢回策略研究,F224
  17. 网络环境下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装品牌研究,F274
  18. 多跳无线Mesh网络中网络编码性能研究,TN929.5
  19. 压缩感知在无线通信网络异常事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TN929.5
  20. 基于随机矩阵理论和压缩感知的合作频谱感知技术研究,TN925
  21. 压缩感知中信号重构算法的研究,TN911.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总体规划 > 城市空间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