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400和微波辐射下腈类化合物的合成,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全文共分为四章。第1章:前言第2章:在PEG400和碘化钠的催化下,以二氯甲烷做溶剂,醇类与三甲基氯硅烷和氰化钠反应一步转化成腈类化合物,不仅产率较"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溶剂条件和PEG400及微波辐射下腈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作 者: 张占
导 师: 曹玉庆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药物分析学
关键词: 聚乙二醇400 无溶剂 微波辐射 碘化钠   芳基羧酸 氰化钠 氯化锌
分类号: O623.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无溶剂条件下,相转移催化剂400 的学位论文">聚乙二醇400和微波辐射类化合物的合成,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全文共分为四章。第1章:前言第2章:在PEG400和碘化钠的催化下,以二氯甲烷做溶剂,醇类与三甲基氯硅烷和氰化钠反应一步转化成腈类化合物,不仅产率较高,而且可以回收六甲基硅氧烷,经过处理,六甲基硅氧烷转化成三甲基氯硅烷,从而可以循环使用。第3章:在无溶剂条件下,芳基羧酸与氨基甲酸乙酯和二氯亚砜反应,一步转化成相应的腈类化合物。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该法具有收率高、操作简单、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能够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第4章:在微波辐射和氯化锌催化及无溶剂条件下,芳基羧酸与氨基甲酸乙酯反应,一步转化成相应的腈类化合物,收率较高。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环境污染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1章 前言  9-19
  1.1 相转移催化剂简介  9-11
  1.2 无溶剂条件下的有机反应  11-15
  1.3 微波辐射下的有机反应  15-17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17-19
第2章 PEG400和碘化钠催化下由制备的研究  19-24
  2.1 引言  19-20
  2.2 实验部分  20
  2.3 结果与讨论  20-23
  2.4 结论  23-24
第3章 无溶剂下芳基羧酸一步转化成腈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24-28
  4.1 引言  24
  4.2 实验部分  24-26
  4.3 结果和讨论  26-27
  4.4 结论  27-28
第4章 微波辐射和氯化锌催化及无溶剂条件下芳基羧酸一步转化成腈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28-32
  4.1 引言  28
  4.2 实验部分  28-29
  4.3 结果和讨论  29-31
  4.4 结论  31-32
参考文献  32-36
结论  36-37
附录: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情况  37-38
致谢  38

相似论文

  1. 双季戊四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工艺研究,TQ223.164
  2. 泽泻和土茯苓的提取工艺与降血尿酸作用研究,R284
  3. 天然来源的抗衰老先导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研究,R285.5
  4.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1,3-丙二醇高产菌株选育,TQ923
  5.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6.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7. 以海泡石为载体的催化剂选择性催化加氢肉桂醛为肉桂醇的研究,O643.32
  8. Bi、N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O614.411
  9. 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制备环氧氯丙烷,TQ223.26
  10. 地黄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和产梓醇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研究,TQ461
  11.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316.33
  12.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洗脱剂筛选及洗脱条件优化,X592
  13. 小菜蛾PxGABARα1基因突变与氟虫腈抗性的关系,S433.4
  14. 两株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S482
  15.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6. 金催化磺酸盐与炔烃类加成反应及反式3-取代苯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R914
  17. 多环膦(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TQ314.248
  18. PVA基复合包装材料纳米SiO2改性及其对咸鸭蛋保鲜效果的影响,TS253.46
  19. 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抗药性监测及防治研究,S435.654
  20.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S481.8
  21. 部分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其对品质的作用,S512.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 > 脂肪族含氮化合物 > 腈类、异腈类及其衍生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