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贵州省矿山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作 者: 颜智华
导 师: 吴攀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喀斯特矿区 矿山环境问题 矿山环境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贵州省
分类号: X82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方主要喀斯特分布区,具有突出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扰动环境,广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系统,诱发各种环境负效应。本文运用环境科学学科理论,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喀斯特生态脆弱背景下的矿山环境问题。指出贵州省矿山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矿山环境问题与矿产的种类、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同时,喀斯特地质环境背景、历史及政策、执法管理和经济技术因素也是引发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提出矿山环境的特征是:矿山分布规模上,小而分散且破坏程度强;矿山环境治理难度上,大矿容易小矿难;矿山环境污染分布上,与矿种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环境问题成因上,与贵州省喀斯特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空间分布上,矿山环境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指出当前贵州省矿山环境存在主要隐患是水土质量环境安全隐患;饮用水安全隐患;环境治理主体缺失隐患;重金属积累导致的环境污染隐患。针对当前贵州省矿山环境质量缺乏考核和验收标准这一现实,结合贵州省环境问题及特征,综合考虑到影响矿山环境质量的评价因素及其因子之间的相互制约、彼此叠加,环环相扣的关系。初步构建了6个准则层和30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改进后的5/5-9/1标度法确定指标体系的各层次权重,表征贵州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对喀斯特生态脆弱矿区环境质量的贡献最大,其次分别为矿山环境问题类型、矿山开采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矿山开采利用、喀斯特矿区自然背景和矿区环境地质背景、矿山节能生产。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一章 绪论  7-16
  第一节 选题背景  7-8
  第二节 研究进展  8-13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6
    3.1 研究内容  13-14
    3.2 研究方法  14-16
第二章 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6-27
  第一节 矿产资源概况  16-21
    1.1 矿产资源种类  16-18
    1.2 矿产资源优势与地位  18-20
    1.3 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20-21
  第二节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21-23
  第三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23-27
    3.1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概况  23-25
    3.2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问题  25-27
第三章 贵州省矿山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7-49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7-39
    1.1 能源矿山环境问题  28-33
    1.2 非金属矿山环境问题  33-35
    1.3 金属矿山环境问题  35-39
  第二节 贵州省矿山环境的特征  39-41
  第三节 导致矿山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41-43
    3.1 喀斯特地质背景因素  41-42
    3.2 历史及政策因素  42
    3.3 执法管理因素  42-43
    3.4 经济技术因素  43
  第四节 贵州省矿山环境的主要隐患  43-47
    4.1 水土质量环境安全隐患  43-45
    4.2 饮用水安全隐患  45-46
    4.3 环境治理主体缺失隐患  46
    4.4 重金属积累导致的环境污染隐患  46-4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47-49
第四章 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9-70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9-51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构成  51-59
    2.1 指标选取原因分析  51-52
    2.2 指标的确定  52-53
    2.3 构建指标体系  53-54
    2.4 各项指标内涵说明  54-57
    2.5 定性指标赋值  57-59
  第三节 确定指标权重  59-64
    3.1 权重确定的方法比选  59-60
    3.2 层次分析法(AHP法)  60-63
    3.3 5/5~9/1标度法  63-64
  第四节 贵州省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64-69
    4.1 计算结果  64-67
    4.2 结果分析  67-69
    4.3 指标体系的功能分析  6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69-70
第五章 结论  70-72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0-71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  71-72
致谢  72-73
参考文献  73-77
附录A  77-81
附录B  81-82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5.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8.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9.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0.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1.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1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3.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4.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G643
  15. 中职生通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施研究,G712.0
  16.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17.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8.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19. 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妇女宫颈癌的HPV谱研究,R737.33
  20.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21. 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G642.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一般性问题 >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