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大叶蝉亚科分子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叶蝉科)
作 者: 孟泽洪
导 师: 杨茂发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半翅目 叶蝉科 大叶蝉亚科 新种 区系分析 分子系统学 系统发育
分类号: Q969.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回顾了大叶蝉亚科的分类概况,对近年来采集的3000多号大叶蝉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其种类涉及大叶蝉亚科15属,79种,其中包括12新种,1中国新记录种,1雄性首次报道。分析了中国目前记述的26属236种大叶蝉的区系成分,结果表明:中国大叶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有9个区系型,以东洋界区系型为主体,共计202种,占85.59%。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7个区系型,以华中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共70种,占所有种类的29.66%。从含特定区的区系型统计情况来看,中国大叶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上趋于分布于东洋界(复计比重:97.03%);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看趋向于分布在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三区(复计比重:58.47%、44.07%、37.71%)。本文选择了线粒体16S rDNA基因片段,研究得到26种大叶蝉以及2种横脊叶蝉16SrDNA基因528bp(ClustalX2.0比对后)的片段,并结合Genbank上下载的4种大叶蝉的对应序列对该片段进行了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32条序列中,其中保守位点为248,变异位点为278,简约信息位点为236。序列的变异性是52.9%,简约信息位点占总位点数的44.7%;从碱基成分上看,A+T的含量77.0%明显高于G+C(23.0%)的含量。采用了距离法和简约法基于不同的软件(Mega、Phylip、Paup~*)上进行了系统树的构建,所构建的系统演化树基本一致,横脊叶蝉亚科Evacanthinae中两属种类横脊叶蝉属Evacanthus和脊额叶蝉属Carinata作为外群,和大叶蝉以高自展置信值区分开,中国大叶蝉亚科Cicadellinae种类在系统发育树中具有单系性;所研究大叶蝉三族之间的关系是(Mileewini(Proconiini+Cicadellini)),但是在保守区MP法建树时,一些属的存在破坏了大叶蝉族Cicadellini的单系性,但其置信度不高;在大叶蝉族Cicadellini所研究的各属间,最原始的就是大叶蝉属Cicadella和可大叶蝉属Cofana,其次是凹大叶蝉属Bothrogonia和边大叶蝉属Kolla,且凹大叶蝉属Bothrogonia和边大叶蝉属Kolla在所有的拓扑结构中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二者近缘;各属级单元的单系性良好,条大叶蝉属Atkinsoniella在UPGMA法、ME法及等权的MP法(空位采取删除策略)的建树法则下不具有单系性,但是置信度不高;另外一个有分歧的属就是洋大叶蝉属Seasogonia,多数建树法则下更支持该属与突额叶蝉属Gunungidia和斑大叶蝉属Anatkina比较近缘。9种大叶蝉Cytb基因片段经过比对后保留了编码144个氨基酸的432bp的序列,其中有175个核甘酸变异位点,变异率为40.5%,简约信息位点120个,占总位点数的27.8%;在密码子不同位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密码子第二位点最保守(130bp),第一位点次之(103bp),第三位点变异性非常大,保守位点只有24个。在系统树的构建上,距离法和简约法能够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6种条大叶蝉均构成一个单系群,分歧主要出现在隐纹条大叶蝉Atkinsoniella thalia的演化地位,UPGMA树及部分MP树认为该种类处于最为原始的种类,但是ME树、NJ树以及更加保守的氨基酸序列所构建的MP树却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其余5种条大叶蝉的相对比较固定,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16S rDNA基因所构建的5种条大叶蝉的演化关系达成一致。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Summary 7-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18 1 传统分类研究概况 9-12 2 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12-18 2.1 分子系统学的定义 12-13 2.2 分子系统学在叶蝉分类上的应用 13-16 2.3 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18 2.3.1 DNA的片段选择 16 2.3.2 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16-18 第二章 种类及区系研究 18-53 1 种类调查 18-49 1.1 窗翅叶蝉属Mileewa Distant,1907 18-33 1.2 长冠叶蝉属Stenatkina Young,1986 33-35 1.3 斑大叶蝉属Anatkina Young,1986 35-38 1.4 大叶蝉属Cicadella Latreille,1817 38-39 1.5 可大叶蝉属Cofana Melichar,1926 39-40 1.6 凹大叶蝉属Bothrogonia China,1938 40-41 1.7 南无僧叶蝉属Namsangia Distant,1907 41-42 1.8 平大叶蝉属Anagonalia Young,1986 42 1.9 条大叶蝉属Atkinsoniella Distant,1907 42-46 1.10 凸唇叶蝉属Erragonalia Young,1986 46 1.11 突额叶蝉属Gunungidia Young,1986 46 1.12 凸缘叶蝉属Gununga Melichar,1914 46-47 1.13 洋大叶蝉属Seasogonia Young,1986 47 1.14 长大叶蝉属Sphinctogonia Breddin,1901 47 1.15 边大叶蝉属Kolla Distant,1907 47-49 2 区系分析 49-53 2.1 中国大叶蝉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归属 49 2.2 中国大叶蝉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 49-51 2.3 中国大叶蝉昆虫在中国各省区的分布 51-53 第三章 基于16S rDNA和Cytb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53-99 第一节 基于16S rDNA基因对大叶蝉亚科族属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53-81 1 材料与方法 53-62 1.1 实验材料 53-56 1.2 实验方法 56-60 1.3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60-62 2 结果与分析 62-81 2.1 外群选择 62 2.2 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及测序结果 62-63 2.3 16S rDNA基因序列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63-67 2.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67-81 第二节 基于Cytb基因对条大叶蝉属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81-99 1 材料与方法 81-83 1.1 实验材料 81 1.2 实验方法 81-82 1.3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82-83 2 结果与分析 83-99 2.1 外群的选择 83 2.2 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及测序结果 83-84 2.3 CYTB基因序列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84-92 2.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92-99 第四章 全文总结 99-104 1 种类调查 99 2 区系分析 99 3 线粒体16S rDNA基因片段研究结果 99-101 4 Cytb基因片段研究结果 101-102 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02 6 存在的问题 102-104 致谢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12 附录 112-113 图版 113-116
|
相似论文
-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 B型和Q型烟粉虱河南种群的遗传背景分析及取食行为比较,S433
-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 小麦族St基因组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分类,S512.1
- 青砖茶中的真菌及其散囊菌黄色素的研究,TS272
- 耐受苯酚的细菌新种—Comamonas zonglianii BF-3~T的分离及其多相分类研究,X172
- 暗紫红毛菜分子系统学研究,Q941
- 五倍子蚜DNA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关系,S899.4
- 基于基因序列的红索藻目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研究,Q941
- 我国鳑鮍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S917.4
- 东亚和北美五倍子蚜(半翅目:瘿绵蚜科)数值分类研究,S899.4
- 对于系统发育谱法聚类算法的改进,TP311.13
- 花金龟科(Cetoniidae)部分种类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Q963
- 日本鬼鲉同工酶组织差异、基于Cytb,COII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筛选,S917.4
- COⅠ和ITS2基因序列在蒲螨属分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Q959
-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的研究,Q958
- 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Q96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昆虫学 > 昆虫分类学 > 有翅亚纲 > 半翅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