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L-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电化学分析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作 者: 张玉龙
导 师: 崔胜云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谷胱甘肽 L-半胱氨酸 铜离子 二酚类物质 4-叔丁基邻苯二酚 循环伏安法 玻碳电极
分类号: Q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含巯基的有机化合物在细胞生物化学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中的含巯基化合物像: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是机体健康和疾病诊断的重要的生物标识物质。比如:a)机体内过高的含巯基氨酸水平与Alzheimer’s、Parkonson’s疾病和各种心血管疾病正相关,b)机体内过高的谷胱甘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艾滋病引发的痴呆症相关。C)细胞内的过低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浓度与白血病、子宫癌、肝病等各种疾病有关。因此,开发一种简便的监控生物体样品中L-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探索这些生物标识物质与其它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以下四章进行详细讨论:第一章绪论综述了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的性质及生物学作用,指出了研究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的重要性,综述了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本文的选题思想和研究内容。第二章铜离子与谷胱甘肽(GSH)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研究和分析应用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Cu2+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混合溶液在Britton-Robinson(BR)中的循环伏安特性。通过比较与Cu2+的CV特性、GSH浓度、酸度、铜的氧化电流函数,说明了溶液中和电极表面上Cu2+与GSH的巯基通过氧化还原作用后,经sp杂化生成1:2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反应机理。利用铜的氧化峰电流随GSH浓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的原理,提出了过量铜离子溶液中定量测定GSH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谷胱甘肽实际样品,结果令人满意。第三章L-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巯基与二苯酚类物质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研究了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及4-叔丁基邻苯二酚与L-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在pH=7.3的磷酸缓冲溶液中L-cys和GSH都与这几种物质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通过条件的进一步优化都可以作为检测L-cys和GSH的氧化还原指示剂。用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已经对植物样品中总巯基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第四章采用循环伏安法对4-叔丁基邻苯二酚与谷胱甘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谷胱甘肽(GSH)与4-叔丁基邻苯二酚(TBC)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PH=7.3的0.2 mol/L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谷胱甘肽和4-叔丁基邻苯二酚发生催化作用,GSH浓度在2.0×10-4-1.0×10-3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本法的检出限为2.0×10-5mol/L。并讨论其作用的电化学机理,有望作为谷胱甘肽的电化学探针用于谷胱甘肽的测定。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4 1.1 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研究概况 12-22 1.1.1 谷胱甘肽研究概况 12-21 1.1.1.1 GSH的生物学功能 12-16 1.1.1.2.GSH的测定方法 16-21 1.1.2 L-半胱氨酸的研究概况 21-22 1.1.2.1 L-半胱氨酸的用途 21-22 1.1.2.2 L-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 22 1.2 本文选题思想及主要研究内容 22-24 1.2.1 选题思想 22-23 1.2.2 研究内容 23-24 第二章 铜离子与谷胱甘肽(GSH)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研究和分析应用 24-34 2.1 引言 24-25 2.2 实验部分 25 2.2.1 仪器与试剂 25 2.2.2 实验方法 25 2.3 结果与讨论 25-34 2.3.1 Cu(Ⅱ)与GSH混合溶液的循环伏安测定 25-27 2.3.2 Cu~(2+)与谷胱甘肽混合溶液的紫外光谱测定 27-28 2.3.3 酸度对Cu~(2+)和GSH混合溶液的CV图的影响 28-29 2.3.4 扫描速率对Cu~(2+)和GSH混合溶液的CV图的影响 29-30 2.3.5 Cu~(2+)与GSH作用机理探讨 30-31 2.3.5.1 溶液中的Cu~(2+)与GSH的反应机理 30 2.3.5.2 电极表面反应机理 30-31 2.3.6 GSH的分析测定应用 31-34 2.3.6.1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31-32 2.3.6.2 富集时间的影响 32 2.6.6.3 重现性实验 32 2.3.6.4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32-33 2.3.6.5 干扰实验 33 2.3.6.6 回收率测定 33 2.3.6.7 实际样品测定 33-34 第三章 L-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巯基与二苯酚类物质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34-54 3.1 引言 34-35 3.2 实验部分 35-36 3.2.1 仪器及试剂 35-36 3.2.2 实验方法 36 3.3 结果与讨论 36-50 3.3.1 对苯二酚与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36-40 3.3.1.1 对苯二酚与谷胱甘肽、L-半胱氨酸相互作用 36-37 3.3.1.2 对苯二酚与不同倍数GSH和L-cys之间的相互作用 37-38 3.3.1.3 GSH与L-cys单独作用及混合测定对比 38-39 3.3.1.4 对苯二酚与GSH和L-cys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39-40 3.3.2 邻苯二酚与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40-43 3.3.2.1 邻苯二酚与谷胱甘肽、L-半胱氨酸相互作用 40-41 3.3.2.2 邻苯二酚与不同倍数GSH和L-cys之间的相互作用 41-42 3.3.2.3 GSH与L-cys单独存在及混合测定对比 42 3.3.2.4 邻苯二酚与GSH和L-cys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42-43 3.3.3 间苯二酚与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43-46 3.3.3.1 间苯二酚与谷胱甘肽、L-半胱氨酸相互作用 43-44 3.3.3.2 间苯二酚与不同倍数GSH和L-cys之间的相互作用 44-45 3.3.3.3 间苯二酚与GSH和L-cys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45-46 3.3.4 4-叔丁基邻苯二酚与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46-50 3.3.4.1 4-叔丁基邻苯二酚与谷胱甘肽、L-半胱氨酸相互作用 46-47 3.3.4.2 4-叔丁基邻苯二酚与不同倍数GSH和L-cys之间的相互作用 47-49 3.3.4.3 GSH与L-cys单独作用及混合测定对比 49 3.3.4.4 4-叔丁基邻苯二酚与GSH和L-cys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49-50 3.4 实际样品测定 50-52 3.4.1 实际样品的选取 50 3.4.2 实际样品的处理 50-52 3.5 结论 52-54 第四章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4-叔丁基邻苯二酚与谷胱甘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54-59 4.1 引言 54 4.2 实验部分 54-55 4.2.1 仪器及试剂 54 4.2.2 实验方法 54-55 4.3 结果与讨论 55-58 4.3.1 GSH和4-叔丁基邻苯二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55 4.3.2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和PH的影响 55-56 4.3.3 富集时间的影响 56 4.3.4 静止时间的影响 56 4.3.5 扫描速率对峰电流的影响 56 4.3.6 重现性实验 56-57 4.3.7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57 4.3.8 干扰实验 57 4.3.9 回收率测定 57-58 4.3.10 实际样品测定 58 4.4 机理初探 58-59 结语 59-60 参考文献 60-65 致谢 65
|
相似论文
-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 天然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的快速发现及活性研究,R284
-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R259
- 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血脂影响及抗氧化作用,R965
- 用于铜、锌或铁离子检测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合成及性能研究,O621.3
-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脏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R259
- MTRR基因A66G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R542.22
- 镉胁迫及缺硫对水稻非蛋白巯基物质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S511
- 血红素加氧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铁诱导的水稻离体叶片氧化胁迫的调节及相互关系,S511
- 大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GmCASc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S565.1
-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黄瓜植株盐胁迫伤害的缓解及其生理效应研究,S642.2
- CopC、BSA与Cu(Ⅱ)、Cu(Ⅰ)、Cd(Ⅱ)、Ag(Ⅰ)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O646
- 预阳极化超薄碳糊膜电极的构建及应用研究,O657.1
- 盐酸表阿霉素的光谱与电化学研究及其分析应用,TQ465
- α-硫辛酸对半胱氨酸诱导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后赖氨酰氧化酶表达的影响,R543.5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R743.3
- 重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化学探针的设计与识别机制研究,O621.3
- L-半胱氨酸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O646
- 纳米Pt/SiC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TM911.4
- 不同来源的谷胱甘肽合成酶对重组毕赤酵母合成谷胱甘肽的影响研究,TQ936.16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化学 > 蛋白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