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研究

作 者: 宋魁
导 师: 张少雄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道德 人格 大学生道德人格 途径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理性养成以及道德人格塑造是一个古老常新的课题。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却依然暴露着诸多社会问题,如功利主义盛行,拜金主义严重,社会不良道德现象层出不穷等等。这些存在的社会问题警醒我们: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必须时时注重人之道德行为规范、道德理性养成以及道德人格塑造。道德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尊严、道德规格和品格的总和,是个人道德境界高低的标志。作为衡量人性的标志,道德人格塑造是人类弘扬人性、减少或摆脱兽性的艰辛努力过程,就个体而言,道德人格塑造是指个体真正具有做人的资格、较高的道德规格和品格的人格,是个体的资格、规格、品格的内在统一。其中,人之为人的资格是主体道德人格形成的必要前提;规格是判别主体人格境界的分野,它直接决定主体道德人格的有无;品格是规格的外化,作为道德人格的实质所在,它直接体现出道德人格的水平高低。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既要重视大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通过感受、认知、学习、自律、道德实践等方式促进自身道德人格发展,同时应该设法让大学生所处环境对他们产生有利的影响,积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发展环境。方面既要让大学生认清和把握自身的利益同社会道德要求的一致性,扬弃自身需要的盲目性和偏执性,实现理性和感性、自我与他人、小我与大我的交融统一,又要分析和把握具体道德情境所构成的实际格局,扬弃个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实现主观与客观、理想和现实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面对不同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同一道德体系在特定情境中所呈现的不同价值冲突和它所构成的两难处境,确定自己作为主体的追求和行为选择的价值方向,以解决或超越各种道德矛盾和价值冲突,实现理与情,意志与信念的交融统一,最终实现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目标。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3
  0.1 选题背景与由来  9
  0.2 国内外有关道德人格的研究综述  9-12
    0.2.1 我国的研究  9-10
    0.2.2 国外的研究  10-12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  12-13
    0.3.1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2
    0.3.2 本文研究的创新  12-13
第1章 大学生道德人格概述  13-17
  1.1 大学生道德的涵义  13-14
  1.2 大学生人格的涵义  14
  1.3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界定和特征  14-17
    1.3.1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界定  14-16
    1.3.2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特征  16-17
第2章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  17-26
  2.1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中的优良品质  17-18
  2.2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18-22
    2.2.1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存在偏差  18-19
    2.2.2 权利、民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缺乏  19-20
    2.2.3 崇尚物质享受,忽视传统美德  20-21
    2.2.4 个人意识强烈,独立能力欠缺  21
    2.2.5 功利主义盛行,奉献精神不足  21-22
  2.3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影响因素  22-26
    2.3.1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内因分析  22-24
    2.3.2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外因分析  24-26
第3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意义与期望  26-39
  3.1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意义  26-32
    3.1.1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26-27
    3.1.2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7-29
    3.1.3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有利于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  29-30
    3.1.4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将提升人的全面发展  30-32
  3.2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期望  32-39
    3.2.1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基本要求  32-34
    3.2.2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目标  34-39
第4章 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途径  39-50
  4.1 主观能动性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内在动力  39-43
    4.1.1 加强对优良传统的学习与践行  39-40
    4.1.2 增强社会责任感  40-41
    4.1.3 增强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积极进行道德实践  41-43
  4.2 外部环境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条件  43-50
    4.2.1 家庭影响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基石  43-44
    4.2.2 校园引导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保障  44-47
    4.2.3 社会效应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  47-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6
附录:湖南省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调查问卷  56-57
致谢  57-58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3.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4.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5.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6. 中学生人格特质、知觉父亲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G631
  7.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8.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9.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0.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G711
  11.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12.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13. 小学语文教材风波修辞析,G623.2
  14.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15.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16. 梨火疫病菌致病相关基因crp与tatC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36.612
  17. “综合社会契约论”研究,B82-05
  18.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19. 新形势下侨联组织发展的途径探析,D634
  20. 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思想研究,B82-09
  21. 预测任务下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