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搜神记》新词研究

作 者: 李长银
导 师: 张新武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搜神记 新词 新义 复音化 认知
分类号: I207.4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搜神记》一书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对于中国语言学史来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词汇系统内部的发展与当时政治、文化、风俗的影响相互交织,使这个时期的词汇呈现出与上古迥然不同的特点。《搜神记》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口语色彩被作为这个时代语言面貌的典型代表,在语料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搜神记》中的新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穷尽地考察这些新词和它们的结构模式,来探寻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新词产生的动因,希望通过对《搜神记》一书中新词深入的分析和考察,能有助于我们把握汉语词汇系统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新词的认知理据和研究方法”。本文属于《搜神记》词汇研究,在研究时侧重对新词的描写说明,但在分析其发展动因时要借助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支撑,本章简要分析了这一理论与新词产生动因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为“《搜神记》中的新词及其特点”。这一章以罗列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搜神记》新词总体面貌的单音节、复音节新词为主。将本文所搜集到的41个单音节新词中有代表性的部分按词性分类描写,复音节新词部分将搜集到的348个复音节新词按结构模式分类描写,并分别对这些新词所显现出来的较突出的、代表性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三章为“《搜神记》新词产生的动因研究”。这一章将上一章的语言事实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探索了新词和新词复音化产生的动因,力图对这些新词追根溯源,寻找语言规律。第四章为“《搜神记》新词研究与辞书编撰”。本章将研究所得的成果与《汉语大词典》相参照,对辞书进行查漏补缺,旨在为汉语词汇史这座大厦和辞书编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绪论  7-12
  一、《搜神记》简介  7
  二、《搜神记》及其新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7-10
  三、《搜神记》新词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0-11
  四、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11-12
第一章 新词的认知理据和研究方法  12-16
  一、新词的认知理论基础  12
  二、对文中几个概念的界定  12-14
  三、新词的研究方法  14-16
第二章 《搜神记》中的新词及其特点  16-48
  第一节 《搜神记》中的单音新词及其特点  16-26
  第二节 《搜神记》中的新生复音词及其特点  26-48
第三章《搜神记》新词产生的动因研究  48-55
  一、 新词产生的动因  48-53
  二、 新词复音化的动因  53-55
第四章《搜神记》新词研究与辞书编撰  55-65
  一、书证滞后  55-62
  二、 词目失收  62-64
  三、义项阙略  64-65
结语  65-66
附录  66-70
参考文献  70-72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72-73
致谢  73

相似论文

  1.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2.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3.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仿真分析,TN911.23
  4. 基于Web的领域词典构建技术研究,TP391.1
  5. 基于汉语听觉认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R318.0
  6.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7. 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G623.31
  8. 银行ATM界面设计研究,TP11
  9. 高中生身体意象的认知干预研究,B842.1
  10.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1.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2.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13.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R614
  14. 认知行为取向团体辅导对初任教师愤怒情绪的干预研究,B842.6
  15. 对食品企业员工认知水平及消费者满意度的调查,F224
  16.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R742.5
  17.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18. 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思想研究,B82-09
  19.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20.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B842.6
  21. 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对网络搜索行为的影响,B842.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