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及折价现象分析

作 者: 谢菲
导 师: 苏平贵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折价现象 Black-Scholes定价模型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混合型融资工具,在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上被广泛交易和使用。我国的可转换债券由于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其发展路程一波三折。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主要存在发行规模较小、行业分布相对较窄、条款设计存在差距、收益率水平相对较低而转股比例偏高等不足。但其巨大的融资吸引力和投资价值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更加凸显,其繁荣和发展将十分有利于壮大中国资本市场和化解金融风险。因此,研究中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以及可转换债券的定价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以及实践价值。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学者运用许多方法对可转换债券进行了定价研究,其中Black和Scholes(1973)提出的随机定价模型成为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的经典。在此基础上,各国学者对可转换债券定价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例如Tsiveriotis和Fernandes(1998)以及Ayache, Forsyth和Vetzal (2003)提出了可转换债券结构式简化模型。此外,还有学者通过二叉树模型方法、蒙特卡罗方法、有限差分法对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研究。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学者们普遍得出了可转换债券存在折价现象,即可转换债券通过各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理论价值,普遍高于可转换债券实际的市场价值。而造成可转换债券折价的原因,虽然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尚无统一的定论。而对可转换债券定价的方法,也是各有千秋,并无一种方法可以较其他方法有明显优势。但是作为最经典的理论定价模型,B-S模型无疑受到了学者们最多的肯定和最广泛的运用。除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适用性,B-S方法还有其独特的优势。B-S定价方法作为一种解析式定价方法,能够得到清晰的套期保值参数和杠杆效应的解析表达式,从而为金融衍生产品,例如可转换债券,的交易策略提供明确的定量和定性的结论。其次,解析式的解与数值方法不同,是没有误差的。并且,对于计算数量较小的金融衍生品定价,直接使用B-S模型比较方便。而由于我国目前上市的可转换债券数量较小,因此使用B-S模型会通过较便捷的方法得到较准确的结论。我国对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国内可转换债券研究的文献,尤其是运用在实证领域的并不多见。因此,本文通过运用最新的截止到2013年6月25日在中国正式上市交易的22只可转换债券进行B-S模型定价分析。实证结果表明,B-S模型可以对可转换债券做出比较准确的定价,实际价格和理论价值的波动趋势大体一致。另外,就本文的结果来看,22支可转换债券中,有14支可转换债券的理论价格显著高于其实际价格,说明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上大部分债券存在折价现象。如果考虑向下修正条款等影响,可转换债券的理论价值会进一步上升,如此,许多目前不存在折价现象的可转换债券也会由于特殊条款的存在而表现出折价现象,总体市场的折价现象会更加普遍。就结果而言,本文得出的可转换债券折价现象并没有其他文献普遍,然而总体上,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确实存在折价现象。另一方面,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模型参数的选取对定价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也容易造成定价误差,对最后的实证结果造成影响。例如,选取不同的波动率计算方法和不同的无风险利率以及定价区间,都可能对最后结果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评级系统有待完善,因此可能对无风险利率的选取产生影响,导致定价结果的偏差,使可转换债券的理论价格与真实价值不符。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6
目录  6-8
1 研究背景  8-15
  1.1 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历史  8-10
    1.1.1 可转换债券市场全球发展状况  8
    1.1.2 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历史  8-10
  1.2 中外可转换债券市场对比  10-13
  1.3 可转债市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意义  13-15
2 文献综述  15-21
  2.1 中外对于可转换债券定价的方法  15-18
  2.2 中外对可转换债券的折价现象的原因以及研究  18-21
3 可转换债券的理论研究  21-29
  3.1 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影响因素  21-23
    3.1.1 可转换债券的内涵  21
    3.1.2 影响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因素  21-23
  3.2 可转换债券的主要研究方法  23-29
    3.2.1 Black-Scholes结构式方法  24-25
    3.2.2 其他主要方法简述  25-29
4 适用于我国可转换债券的B-S模型定价方法  29-36
  4.1 可转换价值的构成  29-30
  4.2 本文的主要假设  30-31
  4.3 特殊条款对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影响  31-33
  4.4 B-S模型确定可转换债券的股性价值  33-36
5 实证分析  36-51
  5.1 数据来源  36-37
  5.2 模型参数的估计  37-49
    5.2.1 波动率的估计  38-41
    5.2.2 可转换债券价值计算  41-49
  5.3 实证结果分析  49-51
6 结论  51-53
参考文献  53-57
后记  57-58

相似论文

  1. 基于完全拆解法的可转债定价研究,F224
  2. 股票价格服从跳扩散带有重置条款的可转换债券定价,F830.91
  3. 可转换债券融资选择动机及绩效影响研究,F224
  4.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问题分析,F832.51
  5. 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公司治理作用实证研究,F832.51;F224
  6. 可转换债券定价方法适用性的实证研究,F224
  7. 可转换债券融资分析,F830.91
  8. 基于LYON模型我国可转债定价的实证研究,F832.51
  9. 可转换债券融资发行公告效应及其解释,F832.51;F224
  10.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研究和实证分析,F832.51
  11. 带有违约风险的可转债定价及实证分析,F224;F832.51
  12. 一种可转换债券的鞅定价研究,F830.91
  13.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财务绩效及发行条款分析,F275
  14. 引入利率期限结构的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与实证分析,F832.51
  15. 企业管理者激励机制——可转换债券视角,F272
  16. 发行公司与投资人在可转换债券条款上的博弈均衡,F224.32
  17. 几种随机利率下的可转换债券定价,F830.9
  18. 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及实证,F8325.1
  19. 一类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分析,F832.51
  20.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探究,F276.6;F224
  21. 我国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研究,F832.5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