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新系统分析及其治理研究

作 者: 杨英杰
导 师: 张胜荣
学 校: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园区 创新系统 治理
分类号: F7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起,创意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全球产业结构在总体上已呈现出从“工业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型的趋势,创意产业成为推动当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变革的重要阶段,刚刚经历全球经济的低迷期,如何顺应全球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加快中国创意业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创意产业的内在集群特征和集聚动力使得产业的集群化是其必然趋势,在中国当前的工业化进程阶段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下,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论文从创意产业的特征、创意产品的成本特征、创意产品的市场定价机制等方面论证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的最优组织模式。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作为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特征的复杂系统,其产生、发展过程是一个创意不断进发的过程,而园区创新系统的内在动力源于各种动力因子,以及由此组成的有机协作、联动发展的体系和机制。论文指出创意产业园区创新系统的动力因子包括政策因子、文化因子和网络因子以及创意产业园区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文化传播与创新机制、分工协作机制、自增强机制。通过结合“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园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创意产业园区模式的优越性和创新系统构建的必然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5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8-9
    1.1.1 研究背景  8
    1.1.2 研究意义  8-9
  1.2 相关的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现状  9-15
    1.2.1 相关概念  9-12
    1.2.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12-15
2. 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功能优势  15-23
  2.1 创意产业的特征  15-18
    2.1.1 产品差异化  15
    2.1.2 共享性和重复使用性  15-16
    2.1.3 群体性和同一性  16-17
    2.1.4 产业集群化特征  17-18
  2.2 创意产业园区的功能分析  18-23
    2.2.1 创意产业园区的基本功能  18-20
    2.2.2 创意产业园区的地域功能  20-23
3. 创意产业园区创新系统的动力因子、机制和功能  23-32
  3.1 创意产业园区创新系统的动力因子  23-25
    3.1.1 政策因子  23-24
    3.1.2 文化因子  24-25
    3.1.3 网络因子  25
  3.2 创意产业园区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25-32
    3.2.1 文化传播与创新机制  25-26
    3.2.2 分工协作机制  26-27
    3.2.3 自增强机制  27-32
4. 案例分析:上海“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32-47
  4.1 发展现状概述  32-33
  4.2 “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38
    4.2.1 市场风险积聚,技术风险逐步加大  34-35
    4.2.2 产业拓展不足  35
    4.2.3 高端企业制约作用和产业链的单一化  35-36
    4.2.4 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较低  36-37
    4.2.5 主体互动机制不畅,缺乏协同发展的平台  37
    4.2.6 园区吸引力亟待提升  37-38
  4.3 对策  38-47
    4.3.1 战略与规划制定  39-42
    4.3.2 载体建设  42-43
    4.3.3 服务平台搭建  43-45
    4.3.4 企业网络构建与互动  45
    4.3.5 环境与氛围营造  45-47
5. 创意产业园区的治理建议  47-51
  5.1 园区发展外部条件缺失的政府对策  47-48
    5.1.1 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  47
    5.1.2 创意消费价值链平台的整合  47
    5.1.3 营造吸引创意的文化氛围  47-48
  5.2 中介组织低水平治理  48-49
    5.2.1 共性技术知识生产技术中介  48
    5.2.2 知识转移技术中介组织  48
    5.2.3 知识应用技术中介组织  48-49
  5.3 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对策  49-50
  5.4 网络组织负效应的治理  50-51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52
  6.1 研究总结  51
  6.2 研究展望  51-52
参考文献  52-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4.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5.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6.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7.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及机制研究,S157
  8.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9. 地方政府治理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631.1
  10. 网络参与视角下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630
  11. 推动我国阳光政府建设的路径探析,D630
  12. 基层治理中的民主机制研究,D422.6
  13. 资源分配方式对乡村治理的影响,D422.6
  14. 我国第三部门参与大学治理的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G647
  15.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意义和作用研究,D632.9
  16. 政府主导型社区服务问题的研究,C916
  17. 国有控股与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比较研究,F272;F224
  18.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研究,F276.6
  19.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X53
  20. 张伯行治苏略论,K249.2
  21. 交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成长的实证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国内贸易经济 > 服务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