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五种植物源农药的环境毒性评价

作 者: 陈昂
导 师: 刘勇;张德咏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环境非靶标生物 急性毒性 毒性等级 毒性评价
分类号: S4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统观念认为植物源农药是低毒、安全、无公害的农药。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本文选用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蛇床子素五种植物源农药,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分别测试了这五种农药对蜜蜂、鹌鹑、斑马鱼和家蚕的急性毒性。根据毒性等级及划分标准,明确了这几种农药的毒性大小和毒性等级,并评价了其对非靶标生物的环境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蛇床子素对蜜蜂急性摄入毒性的LC50(48 h)分别为:0.02、0.71、1105.29、>1820、>2000mg/L;对鹌鹑急性经口毒性的LD50(168 h)分别为:13.09、97.04、111.75、>73.00、>208.00 mg/kg·bw;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分别为:0.05、0.15、0.03、>73.00、>100mg/L;对家蚕急性摄入毒性的LC50(96 h)为:1.28、0.30、2.55、>2000、>2000mg/L。对蜜蜂急性摄入的毒性等级:印楝素为剧毒,除虫菊素为高毒,鱼藤酮、苦参碱和蛇床子素为低毒;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印楝素为高毒,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为中毒,苦参碱和蛇床子素无法判定;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等级:印楝素和鱼藤酮为剧毒,除虫菊素为高毒,苦参碱和蛇床子素为低毒;对家蚕急性毒性等级:除虫菊素为剧毒,印楝素和鱼藤酮为高毒,苦参碱和蛇床子素为低毒;田间施药对家蚕潜在风险性等级: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为极高风险性,印楝素为高风险性,苦参碱和蛇床子素为低风险性。印楝素、除虫菊素和鱼藤酮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高,尤其对家蚕风险性大。苦参碱和蛇床子素毒性很低,相对安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1
  1.1 国内外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与水平  10-12
    1.1.1 植物源农药的概况  10
    1.1.2 研究现状与水平  10-12
  1.2. 农药的环境毒理研究  12-16
    1.2.1 农药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及内容  12
    1.2.2 农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方法  12-14
    1.2.3 我国农药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现状  14-15
    1.2.4 农药环境毒理学的发展方向  15
    1.2.5 农药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15-16
  1.3 五种植物源农药简介  16-19
    1.3.1 印楝素  16-17
    1.3.2 除虫菊素  17
    1.3.3 鱼藤酮  17-18
    1.3.4 苦参碱  18
    1.3.5 蛇床子素  18-19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9-21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25
  2.1 实验材料  21
    2.1.1 供试药剂  21
    2.1.2 供试生物  21
  2.2 实验方法  21-22
    2.2.1 蜜蜂急性经口摄入毒性测定  21
    2.2.2 鹌鹑急性经口摄入毒性测定  21-22
    2.2.3 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  22
    2.2.4 家蚕急性经口摄入毒性测定  22
  2.3 急性毒性等级的划分标准  22-24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4-25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34
  3.1 五种植物源杀虫剂处理后受试生物的中毒症状  25-29
    3.1.1 蜜蜂  25-26
    3.1.2 鹌鹑  26-27
    3.1.3 斑马鱼  27-28
    3.1.4 家蚕  28-29
  3.2 五种植物源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29-34
    3.2.1 蜜蜂  29-30
    3.2.2 鹌鹑  30-31
    3.2.3 斑马鱼  31-32
    3.2.4 家蚕  32-34
第四章 讨论  34-36
参考文献  36-42
致谢  42-44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44

相似论文

  1. 三个兽药典方剂的某些药理作用和毒性研究,S859.5
  2. 万胜化风丹的急性肝肾毒性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3. 牛黄解毒片、雄黄与其它砷化物急性毒性的比较研究,R285
  4. 四种除草剂对两种泥鳅的毒性效应,S482.4
  5. 返魂草素Ⅰ、Ⅱ急性毒性研究与返魂草素Ⅱ速释微丸制备研究,R283
  6. 酞酸酯类环境激素的生物标志物研究,X171.5
  7. 中药远志活性成分与安全性研究,R284
  8. 傣药大黑附子炮制前后的毒理与药效研究,TQ461
  9. 犬高能营养注射液的研究,S829.2
  10. 辣椒疫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S436.418
  11. 10%前胡香豆素微乳剂研制及防效研究,S482.2
  12. 布洛芬巴布剂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R944
  13. 半夏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与毒性影响因素探讨,R285.5
  14. 注射用脑脉清的研究,R286
  15. Hg~(2+)、Pb~(2+)、Cd~(2+)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线粒体COI基因影响的初步研究,X174
  16. 钻井液急性毒性快速检测及其对海域污染的评价方法研究,X821
  17. 腰果壳油中银杏酸的分离纯化及其灭螺活性研究,TQ460.6
  18. 几种有机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初探,O627.63
  19. 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烟剂的研制,S482.3
  20. L-抗坏血酸布洛芬酯的合成、表征及评价,R91
  21. 硫色满酮并氮唑衍生物抗真菌、抗肿瘤活性研究,R9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植物化学保护理论 > 毒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