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

作 者: 章晨
导 师: 张春法
学 校: 南京财经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互动发展 实证分析
分类号: F2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和,实现了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全球首屈一指的增长速度,主要依靠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生产率低,内部结构不合理,急需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型。制造业和物流业分别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密不可分,存在着互为生产要素、互为服务对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不仅是提升两大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途径。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次,对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概念及内涵作了界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工与交易费用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合作博弈理论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二者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以便其顺利展开;然后,对我国目前现阶段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做了描述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分别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体制因素三个角度分析影响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接着,通过运用2003—2010年之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证明了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确实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而且现阶段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产出的影响更大,推动作用更强,而物流业发展总体还相对滞后,推动制造业发展程度有限,但是这也意味着物流业的前景和空间还很大,在推动两业互动发展方面的潜力也更大;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二者长远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8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9-10
    1.1.1 选题背景  9-10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0
  1.2 文献综述  10-14
    1.2.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关系的文献回顾  10-13
    1.2.2 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文献回顾  13-14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6
    1.3.1 研究思路  14
    1.3.2 研究方法  14-16
  1.4 技术路线  16-17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7-18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7
    1.5.2 难点和不足之处  17-18
第二章 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理论基础  18-32
  2.1 物流业与制造业概述  18-23
    2.1.1 物流业的概念界定  18
    2.1.2 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8-20
    2.1.3 制造业的定义及分类  20-21
    2.1.4 制造业升级的内涵  21-23
  2.2 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理论基础  23-28
    2.2.1 分工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  23-24
    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视角  24-26
    2.2.3 合作博弈论视角  26-28
  2.3 物流业促进制造业提高效率的数理分析  28-29
  2.4 制造业推动物流业集聚发展的机理分析  29-32
第三章 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现状分析  32-42
  3.1 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2-36
    3.1.1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32-34
    3.1.2 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4-36
  3.2 制造业发展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  36-39
    3.2.1 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  36-37
    3.2.2 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7-39
  3.3 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9-42
    3.3.1 需求因素  39-40
    3.3.2 供给因素  40-41
    3.3.3 体制因素  41-42
第四章 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实证分析  42-50
  4.1 数据来源与说明  42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2-44
    4.2.1 变量选取  42-44
    4.2.2 模型构建  44
  4.3 实证分析  44-48
    4.3.1 面板数据模型  44-45
    4.3.2 面板单位根检验  45-47
    4.3.3 回归结果分析  47-48
  4.4 实证分析小结  48-50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0-53
  5.1 本文结论  50
  5.2 政策建议  50-53
    5.2.1 提高制造业物流外包比例,释放物流需求  50-51
    5.2.2 大力培育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  51
    5.2.3 加快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51
    5.2.4 构筑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平台  51-52
    5.2.5 营造有利于两业互动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52
    5.2.6 加大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人才培养  52-53
参考文献  53-56
附录  56-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3-64
后记  64

相似论文

  1. 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D631.2
  2. 制造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分类实证分析及激励策略研究,F224
  3.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F426.4;F224
  4. 川陕渝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F224
  5.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F127
  6. 中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策略研究,F842.3
  7. 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224
  8. 皖江示范区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F259.27
  9. 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制造业成本管理研究,F406.72
  10.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F276.6
  11. 重庆制造业发展研究,F427
  12. 基于制造业集聚视角的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F427
  13. 从公司治理角度防范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F275
  14.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研究,F424
  15.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效应分析,F832.51;F224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物流产业安全的影响,F259.2
  17.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425;F224
  18. 物流服务质量与网上购买行为的关系研究,F724.6;F224
  19. 研发活动、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F124;F224
  20. 精益生产在苏州工业园区M公司的应用研究,F273
  21. 制造业多级供应链库存决策模型研究,F425;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物资经济 > 世界各国物资经济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