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初中“问题学生”不良表现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作 者: 陈渝萍
导 师: 邹绍清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初中“问题学生” 特点成因 教育引导策略
分类号: G6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问题学生”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许多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有人认为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只有充分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区别对象、区别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强化思想教育,才能使其排除心理障碍,发生转化,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功能。“问题学生”是指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受损的学生。如果老师们忽略他们的针对性教育,那就等于完全放弃这些学生。这显然是不利于其自身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初中“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及加强对其教育管理的意义。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初中“问题学生”的内涵、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初中“问题学生”引导的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建设的要求。为解决初中“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的方法的提出奠定基础。同时,从初中“问题学生”自身、学校、家K及其社会的角度出发,论证加强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意义,为选题作必要性论证。第二章:目前对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做法和其所处的困境。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当前初中“问题学生”学校的不良表现,如:欠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言行不一,缺乏诚信,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差,消费观念上存在攀比心理,缺乏吃苦精神,责任意识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被不良因素诱导或误导,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另外还介绍了教育管理“问题学生”的一些基本做法,以及目前教育管理初中“问题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分析了对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造成困难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教育管理初中“问题学生”的对策。第三章:进一步加强对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的策略。这一部分从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层而,探讨了如何教育转化初中“问题学生”。加强初中“问题学生”教育引导的策略,首先是引导问题学生自我教育和行为纠偏。具体表现为:改正“问题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具有长期性;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学校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具体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转化时应关心、理解和尊重“问题学生”;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学生的体系.再次要家校合一。具体有:家长要端正生活态度,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父母应宠爱有度,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必须结合。最后社会应该积极宣传倡导“正能量”。具体有:加强法制教育,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创建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加强正面教育,弘扬正气,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整治社区周边环境。只有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加强对初中“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

全文目录


目录  3-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文献综述  9-12
  一、“问题学生”的国内相关研究  9-10
  二、国外对“问题学生”的相关研究  10
  三、研究对象  10-12
绪论  12-15
  一、问题的提出  12
  二、“问题学生”的界定  12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3
  四、课题研究背景  13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3-15
第一章 初中“问题学生”的界定、特点及研究意义  15-20
  一、初中“问题学生”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一) “问题学生”的内涵  15
    (二) 初中“问题学生”的内涵  15
  二、初中“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  15-18
    (一) 初中“问题学生”的类型  16
    (二) 初中“问题学生”的特点  16-18
  三、初中“问题学生”引导的依据  18-19
    (一) 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8
    (二)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建设的要求  18-19
  四、加强初中“问题学生”教育引导的研究意义  19-20
    (一) 加强初中“问题学生”教育引导的针对性  19
    (二) 提升初中“问题学生”教育引导工作的实效性  19-20
第二章 初中“问题学生”的不良表现和原因分析  20-32
  一、初中“问题学生”的不良表现  20-25
    (一) 欠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  23
    (二) 学生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23
    (三) 学生言行不一,缺乏诚信  23-24
    (四) 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较差  24
    (五) 学生消费观念上存在攀比心理,缺乏吃苦精神,责任意识淡薄  24-25
    (六)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被不良因素诱导或误导  25
    (七) 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25
  二、初中“问题学生”不良表现的原因分析  25-32
    (一) 学生个人自我意识和人格形成上的偏差  26-28
    (二) 学校重智轻德和部分教师教育不当  28
    (三) 家庭教育不到位  28-29
    (四) 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  29-32
第三章 加强初中“问题学生”教育引导的对策  32-40
  一、引导“问题学生”自我教育和行为纠偏  32-33
    (一) 改正“问题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具有长期性  32
    (二)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32-33
  二、学校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  33-37
    (一)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转化时应关心、理解和尊重“问题学生”  33-34
    (二)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34-35
    (三)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学生的体系  35-37
  三、家校合一  37-38
    (一) 端正生活态度,转变教育观念  37
    (二) 改善教育方法  37-38
    (三) 父母应宠爱有度,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38
    (四)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必须结合  38
  四、社会应该积极宣传倡导“正能量”  38-40
    (一) 加强法制教育,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创建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38
    (二) 加强正面教育,弘扬正气,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  38-39
    (三) 整治社区周边环境  39-40
结束语  40-41
参考文献  41-45
致谢  45-46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涉诉信访的成因与法律规制,D926
  2. 挪用公款罪的现状、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D917
  3. 初中问题学生特点、成因及教育策略,G632.0
  4. 女性语言特点及其语用研究,H030
  5. 广告标题中的字母词语研究,H136
  6. 东岳庙会研究,K892.2
  7. 元杂剧商人形象研究,I207.3
  8. 当前我国中学生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C913.5
  9. 汉语口语交际及其教学发展研究,H193
  10. 2006年驻马店市贪污贿赂犯罪调查报告,D917
  11. 汉语内脏器官词语意义分析,H136
  12. 民国时期粤北瑶汉关系研究,D693
  13. 历代梅谱研究,J209.2
  14. 河源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D917.6
  15. 价格瞒骗方式走私犯罪防控研究,D924.33
  16. 中国刑事法庭审判话语中的修正特点及成因研究,H15
  17. 社会学视野下的农村赌博问题研究,C913.8
  18. 亲情犯罪研究,D917
  19. 网络经济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917
  20. 聋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91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