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源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

作 者: 陈漫秀
导 师: 高维俭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特点 成因 对策
分类号: D91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其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亿万家庭的幸福。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是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河源市检察机关2007年至2011年来查办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详细统计和多角度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河源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机关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2007年至2011年河源市检察机关查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情况,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得出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并从刑事政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人大代表呼吁和司法机关努力等方面简要分析下降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河源市未成年人犯罪在主体、类型、行为方面的特点。包括在犯罪主体方面,犯罪年龄集中在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之间,低龄化趋势明显;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了绝大部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农民和无业闲散人员居多,在校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以本地未成年人作案为主,外来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以男性为主,女性犯罪呈曲折上升趋势;以初犯为主,重新犯罪率低的特点。在犯罪类型方面,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侵财性特征明显;涉网犯罪易发多发;毒品犯罪不容忽视;性犯罪占一定比例;涉黑犯罪值得关注的特点。在犯罪行为方面,犯罪方式的暴力性;犯罪结构的团伙性;犯罪手段成人化;作案时间、地点、对象的有选择性的特点。第三部分结合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个体原因和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包括主观认知的偏差以及好胜、报复、逆反、无知、贪慕虚荣、好奇盲从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社会方面的原因包括在家庭方面,家庭结构不完善、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有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良恶习、家庭经济困难的不良家庭环境和养而不教,放任自流型、教而不当,爱度失衡型、简单粗暴,误导子女型的不当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在学校方面,重知识教育轻道德、法制、生理、心理教育、部分老师素质不高,没有善尽其职、学校与家长之间信息不畅通、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恶劣导致学校教育功能的弱化;在社会方面,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变化、社会不良文化泛滥、网络的消极影响、文化程度低,就业困难、社会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社会管理力度不够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第四部分从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两个方面提出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和建议,包括采取注重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和净化社会环境等措施来强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结合新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内容,通过完善审查逮捕、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参与、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社区矫正、工作衔接等机制,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6-8
Abstract  8-12
引言  12-13
一、 2007 年至 2011 年河源市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13-15
二、 河源市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15-27
  (一) 犯罪主体特点  15-21
    1. 犯罪年龄集中在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之间,低龄化趋势明显  15-17
    2.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了绝大部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17-18
    3. 以农民和无业闲散人员居多,在校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  18-19
    4. 以本地未成年人作案为主,外来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19-20
    5. 以男性为主,女性犯罪呈曲折上升趋势  20-21
    6. 以初犯为主,重新犯罪率低  21
  (二) 犯罪类型特点  21-24
    1. 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侵财性特征明显  21-23
    2. 涉网犯罪易发多发  23
    3. 毒品犯罪不容忽视  23-24
    4. 性犯罪占一定比例  24
    5. 涉黑犯罪值得关注  24
  (三) 犯罪行为特点  24-27
    1. 犯罪方式的暴力性  24-25
    2. 犯罪结构的团伙性  25
    3. 犯罪手段成人化  25-26
    4. 作案时间、地点、对象的有选择性  26-27
三、 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  27-35
  (一) 个体方面的原因  27-30
    1. 主观认识存在偏差  27
    2. 心理因素的影响  27-30
  (二) 社会方面的原因  30-35
    1. 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  30-32
    2. 学校教育功能的弱化  32-34
    3. 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34-35
四、 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  35-46
  (一) 构建社会化预防体系  35-40
    1. 注重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5-36
    2. 完善学校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6-38
    3. 净化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8-40
  (二) 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  40-46
    1. 完善审查逮捕机制  41
    2. 完善社会调查制度  41-42
    3. 完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  42-43
    4. 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43
    5. 完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43-44
    6.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44-45
    7. 完善工作衔接机制  45-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3.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4.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5. 中学生作文非智力因素分析,G633.3
  6. 高考数学压轴题背景溯源分析及其备考教学研究,G633.6
  7.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8.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9.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0.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1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12.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G632.0
  13.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4.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5.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6.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17.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8.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9. 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G648.7
  20.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21.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犯罪学 > 犯罪预防与治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