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益表达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作 者: 周英姿
导 师: 彭国甫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利益表达 农民 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乡村治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为此,推进农村改革必然要解决乡村治理问题。怎样改革乡村治理,建立怎样的乡村治理模式,使国家意志渗透至乡村社会,政府权威得到重塑,乡村社会能稳步发展成为政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些与国家紧密相连的乡村治理问题,也成为学者不可回避的研究领域。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在公平正义理论、代理理论、博弈论和治理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模式及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并不是乡村问题的产物,它是乡村社会历史变迁与现代发展的结果。为此,分析当前的乡村治理状况,还需对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回顾,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了解乡村治理。历史时期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以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发展展开,分别对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人民公社运动时期、改革开放后、税费改革后的乡村治理结构与农民利益表达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乡村治理发展的规律及其未解决的问题。本文的选题,是在审视我国乡村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并在一系列有关乡村发展的文献精神启发之下形成的,而从利益表达视角探讨乡村治理问题还鲜有人涉猎,这为本文提供了探索空间,也成为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创新点。从利益诉求的角度看,和谐稳定是乡村治理的终极诉求。为此,在新形势下,我国改进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不仅关系到乡村治理的进程,而且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甚至是国家的安定和谐。基于这个思考,本文最后从利益表达主体、利益表达客体、利益表达渠道、利益表达方式等方面对乡村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求能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1章 引言  11-18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3
    1.1.1 选题背景  11-12
    1.1.2 选题意义  12-13
  1.2 国内外乡村治理研究现状述评  13-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3-1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15
  1.3 研究框架  15-17
  1.4 主要的研究方法  17
  1.5 研究重点  17
  1.6 创新之处  17-18
第2章 利益表达的特征及对乡村治理研究的意义  18-31
  2.1 利益表达的内涵  18-20
    2.1.1 利益的内涵  18
    2.1.2 利益表达的内涵  18-20
  2.2 利益表达的特征  20-23
    2.2.1 利益表达主体的多元化  20-21
    2.2.2 利益表达渠道的有限性  21-22
    2.2.3 利益表达内容的无限性  22-23
    2.2.4 利益表达方式的制度化  23
  2.3 利益表达的理论基础  23-29
    2.3.1 公平正义理论与乡村治理  23-25
    2.3.2 委托代理理论与乡村治理  25-26
    2.3.3 博弈论与乡村治理  26-27
    2.3.4 治理理论与乡村治理  27-29
  2.4 利益表达对乡村治理研究的意义  29-31
    2.4.1 推进乡村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  29
    2.4.2 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  29
    2.4.3 促进乡村制度形成的重要依据  29-31
第3章 利益表达视角下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演变  31-47
  3.1 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治理结构(乡一村政权并存) (1950-1953)  31-34
    3.1.1 土地改革时期乡村治理结构的背景分析  31-32
    3.1.2 “乡村并存”治理结构的发展状态  32-33
    3.1.3 “乡村并存”治理结构的社会效应  33-34
  3.2 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治理结构(乡镇权制)(1954-1958)  34-37
    3.2.1 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乡村治理结构的背景分析  34-35
    3.2.2 “乡镇权制”治理结构的发展状态  35-36
    3.2.3 “乡镇权制”治理结构的社会效应  36-37
  3.3 人民公社运动时期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治理结构(人民公社制)(1958-1983)  37-39
    3.3.1 人民公社运动时期乡村治理结构的背景分析  37
    3.3.2 “人民公社制”治理结构的发展状态  37-38
    3.3.3 “人民公社制”治理结构的社会效应  38-39
  3.4 改革开放到税费改革以前的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治理结构(乡政村治)(1983-1998)  39-43
    3.4.1 改革开放到税费改革以前乡村治理结构的背景分析  39-40
    3.4.2 “乡政村治”治理结构的发展状态  40-41
    3.4.3 “乡政村治”治理结构的社会效应  41-43
  3.5 税费改革以来的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治理结构(1998-至今)  43-47
    3.5.1 税费改革以来乡村治理结构的背景分析  43
    3.5.2 税费改革以来乡村治理结构的发展状态  43-44
    3.5.3 税费改革以来乡村治理结构的社会效应  44-47
第4章 利益表达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困境  47-61
  4.1 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阻碍乡村民主的发展  47-51
    4.1.1 农民利益表达权利未达到公平公正  47-48
    4.1.2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48-49
    4.1.3 农民利益表达缺乏组织性  49
    4.1.4 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引发利益矛盾  49-51
  4.2 利益博弈导致乡村关系复杂  51-54
    4.2.1 村支“两委”与乡党委、乡政府的利益冲突  51-52
    4.2.2 村支委与村委的利益冲突  52-53
    4.2.3 村干部与村民的利益冲突  53-54
  4.3 农民利益组织的不健全造成乡村力量悬殊  54-57
    4.3.1 农民利益组织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  54-55
    4.3.2 农民利益组织管理人才欠缺  55-56
    4.3.3 农民利益组织资金短缺  56-57
  4.4 家族势力、涉黑涉恶势力、灰色势力向乡村政治参透  57-61
    4.4.1 家族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57-58
    4.4.2 涉黑涉恶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58-59
    4.4.3 灰色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59-61
第5章 利益表达视角下改进乡村治理的对策  61-78
  5.1 提高乡村社会推动者--农民的利益表达能力  61-64
    5.1.1 培育农民主体意识  61-62
    5.1.2 保障农民利益表达的权利  62-63
    5.1.3 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  63-64
  5.2 以建立健全利益表达与调节机制来促进乡村民主的发展  64-66
    5.2.1 完善乡村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利益表达环境  64
    5.2.2 建立和完善乡村治理的协商式民主机制,化解利益表达冲突  64-65
    5.2.3 构建乡村利益表达回应机制,规范利益表达方式  65-66
  5.3 以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来缓解乡村关系的复杂化  66-69
    5.3.1 疏通信访渠道  66-67
    5.3.2 疏通司法渠道  67-68
    5.3.3 发挥媒体作用  68-69
  5.4 以培育、发展和规范农村利益组织来实现乡村力量的均衡  69-71
    5.4.1 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69-70
    5.4.2 发展农民利益组织  70-71
    5.4.3 规范农民利益组织  71
  5.5 以打破不均衡利益博弈来依法维护乡村公共秩序  71-74
    5.5.1 加强村规民约建设  71-72
    5.5.2 推进家族势力的理性利益表达  72-73
    5.5.3 坚决打击乡村涉黑涉恶势力及灰色势力  73-74
  5.6 以理性利益表达来创新乡村治理的方式方法  74-78
    5.6.1 开展民心恳谈活动  74-75
    5.6.2 整合乡村优质资源  75
    5.6.3 创新乡村社会管理  75-76
    5.6.4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76-78
结束语  78-79
参考文献  79-85
致谢  85-8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6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4.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5.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6.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7.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8.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10.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1.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12.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3.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4.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15.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1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18.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9.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20.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21. 中国农民政治信仰碎片化问题的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