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困境与选择

作 者: 杨云飞
导 师: 孔凡保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宏观调控
分类号: F8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我国今后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就是缓解流动性过剩,系统地研究流动性过剩问题对我国经济的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写作基本围绕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分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基本原理,二是分析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机制。而分析的内容则基本沿着这两条逻辑线展开,其一是分析流动性过剩产生的货币金融原因,其二是分析流动性过剩产生的经济制度条件。总的来看,流动性过剩是一个货币金融现象,但背后蕴含了丰富的经济制度信息。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流动性过剩的概念,主要是概念辨析和逻辑梳理。本文认为,流动性通常指可使用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只有从不同统计口径的流动性指标,从广泛的层面来分析流动性状况,才能得出最为切实的结论。第二章主要用图表和数据论证,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有六点:(1)货币供应量分析。(2)△M2-△CPI-△GDP指标检验。(3)存款准备金与央行票据发行额居高不下。(4)银行体系存贷款比率及存差规模分析。(5)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6)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各类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第三章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如何推高资产价格,并对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CPI进行实证分析,之后提出了资产价格的过度推高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引起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第四章依据近代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史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分析它们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实施的各种对策和措施。日本和中国台湾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有不同程度的政策失误,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为我们解决流动性过剩提供了宝贵经验。第五章对中国流动性过剩外部环境分析。本章分三个部分:(1)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货币化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流动性过剩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2)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基础将长期存在,认为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时期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革。(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中国单纯依赖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面临更困难的局面,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持续增大;另一方面,僵化的外汇管理体制将加大货币政策对付流动性过剩的困难。第六章是中国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7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9-10
  1.2 相关文献综述  10-12
    1.2.1 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10-11
    1.2.2 流动性过剩的研究  11-12
    1.2.3 宏观视角流动性过剩的衡量指标  12
  1.3 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辨析  12-15
    1.3.1 流动性的含义辨析  12-14
    1.3.2 流动性过剩的含义辨析  14-15
  1.4 主要创新之处  15-17
2 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状况  17-24
  2.1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  17-24
    2.1.1 货币供应量分析  17-19
    2.1.2 △M2-△CPI-△GDP指标检验  19-20
    2.1.3 存款准备金与央行票据发行额居高不下  20-21
    2.1.4 银行存贷差及贷存比规模分析  21-22
    2.1.5 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  22-23
    2.1.6 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各类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23-24
3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4-33
  3.1 流动性过剩对三类主要资产价格的影响  24-30
    3.1.1 房地产市场的兴旺  25-27
    3.1.2 股票市场的浮与沉  27-29
    3.1.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持继走高  29-30
  3.2 资产价格过度推高引发经济危机  30-33
4 有关经济体流动性过剩问题概况与应对措施  33-39
  4.1 日本的流动性过剩  33-35
  4.2 中国台湾的流动性过剩  35-36
  4.3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若干国家(地区)的经验总结  36-39
5 中国流动性过剩外部环境评析  39-49
  5.1 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货币化是大势所趋  39-42
    5.1.1 什么是经济货币化  39-40
    5.1.2 经济货币化的影响因素  40-41
    5.1.3 流动性过剩在经济货币化中的角色  41-42
  5.2 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基础将长期存在  42-46
    5.2.1 专门针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紧缩往往导致金融危机  43-45
    5.2.2 根治流动性过剩所需的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缺乏现实基础  45
    5.2.3 导致全球资本过剩的全球产业转移进程没有结束  45-46
  5.3 人民币升值的长期压力与中国应对流动性过剩  46-49
    5.3.1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持续增大  46-47
    5.3.2 中央银行应对外部流动性输入的回旋空间有限  47
    5.3.3 货币政策对付流动性过剩的困难  47-49
6 我国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建议  49-53
  6.1 疏导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思路  49-51
    6.1.1 正确处理流动性过剩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49-50
    6.1.2 正确认识和利用资产价格重估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关系  50
    6.1.3 中国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思路  50-51
  6.2 以金融深化促进产业升级是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战略  51-53
结束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6
后记  56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交易影响研究,F832.51
  3. 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需求及支付效率研究,TP301.6
  4. 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治理效应,F224
  5. 新型糖脂及糖脂/磷脂混合膜的界面性质研究,TB383.2
  6. 新政背景下基于价值链开门子公司竞争力研究,F293.3
  7. 我国住宅市场价格调控财税政策研究,F293.3
  8. 内部人交易对股票流动性影响研究,F224
  9.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F293.3
  10. 农户信贷可获得性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分析,F224
  11. 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与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关系研究,F832;F224
  12. 影响中国短期融资券利差的因素的实证研究,F224
  13. 基于Copula函数与ES高阶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测度,F224
  14. 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F224
  15. 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市场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实证研究,F822
  16.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及其风险管理,F832.2
  17. 国内外通货膨胀基本理论比较研究,F821.5
  18. 天津市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实证分析,F126
  19. 两种聚表剂特性研究及驱油效果评价,TE357.4
  20. 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F224
  21. 银行流动性不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F1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