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率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作 者: 张春红
导 师: 骆宏
学 校: 浙江理工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应对方式 积极率 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社会幸福感 欣欣向荣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立足于多维度评价幸福感角度,拟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多维度整合视角,探究三种幸福感的结构关系。描述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幸福感全貌(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社会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及人口统计学差异。同时考察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影响机制,以期为今后高校通过培养大学生有效的应对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积极率水平,全面实现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思路。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研究一:大学生幸福感结构模型探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浙江省某高校41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幸福感问卷》中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部分及《社会幸福感问卷》分别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社会幸福感进行调查,分析三种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主要是对三种幸福感的整合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大学生幸福感的结构模型。(2)研究二: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以研究一中三种幸福感整合的结果为实证依据,运用《综合幸福感问卷》、《社会幸福感问卷》、《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量表》、《应对方式问卷》作为评估工具,采用随机取样方式,对浙江省三所高校共4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率(positivityratio)、幸福感的现状及三者的关系,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在应对方式和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是相互联系又独立的结构,三者共同构成了幸福感的结构模型。2、大学生三种幸福感状态处于一般水平之上,大学生积极率平均水平为1.9:1,该值低于已有研究提出的最佳配比3:1,但与正常人2:1的情绪配比接近,大学生倾向使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3、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总分在人口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女生积极应对方式要好于男生,四年级大学生运用积极应对方式的现象要好于其他年级;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三、四年级大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要高于一、二年级大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存在年级差异,四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级;担任班干部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未担任班干部者。4、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社会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且积极应对方式对三者有预测作用。5、大学生的积极率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社会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6、大学生积极率在积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本研究根据研究结论为学校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提供了建议,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1 引言  11-12
2 文献综述  12-22
  2.1 幸福感的研究文献综述  12-16
    2.1.1 幸福感的概念  12-13
    2.1.2 幸福感的测量  13-14
    2.1.3 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14-16
  2.2 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16-17
    2.2.1 应对、应对方式的概念  16
    2.2.2 应对方式的测量  16
    2.2.3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16-17
  2.3 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相关文献综述  17-20
    2.3.1 积极率的概念  17-19
      2.3.1.1 积极率的提出背景  17-18
      2.3.1.2 积极率的概念提出  18-19
    2.3.2 积极率的测量  19
    2.3.3 积极率的相关研究  19-20
  2.4 应对方式、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及存在问题  20-22
3 研究构思与总体框架  22-27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3.2 研究内容及假设  22-24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4-25
  3.4 研究方法  25-26
    3.4.1 被试  25
    3.4.2 研究工具  25-26
  3.5 统计方法选取  26
  3.6 研究创新点  26-27
4 实证研究  27-49
  4.1 研究一:大学生幸福感的结构模型探究  27-32
    4.1.1 研究目的  27
    4.1.2 研究方法  27-28
      4.1.2.1 被试  27
      4.1.2.2 研究工具  27-28
      4.1.2.3 统计方法  28
    4.1.3 研究结果  28-32
      4.1.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28-29
      4.1.3.2 幸福感结构模型分析  29-32
  4.2 研究二、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率与幸福感的关系  32-49
    4.2.1 研究目的  32
    4.2.2 研究假设  32
    4.2.3 研究方法  32-34
      4.2.3.1 被试  32-33
      4.2.3.2 研究工具  33-34
      4.2.3.3 统计方法  34
    4.2.4 研究结果  34-49
      4.2.4.1 大学生幸福感全貌、应对方式、积极率现状及人口学分析  34-40
        4.2.4.1.1 幸福感全貌----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现状  34
        4.2.4.1.2 不同性别大学生幸福感及各维度水平上的差异比较  34-35
        4.2.4.1.3 大学生是否担任班干部的幸福感及各维度水平的差异比较  35-36
        4.2.4.1.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幸福感及各维度水平的得分情况  36-37
        4.2.4.1.5 不同年级大学生幸福感及各维度水平的差异比较  37-38
        4.2.4.1.6 大学生其他变量在幸福感上的得分情况  38-39
        4.2.4.1.7 大学生应对方式现状及人口统计学分析  39-40
        4.2.4.1.8 大学生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现状及人口统计学分析  40
      4.2.4.2 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幸福感的关系  40-44
        4.2.4.2.1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40-42
          4.2.4.2.1.1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40-41
          4.2.4.2.1.2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41
          4.2.4.2.1.3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  41-42
        4.2.4.2.2 大学生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幸福感的关系  42-44
          4.2.4.2.2.1 大学生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42
          4.2.4.2.2.2 大学生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42-43
          4.2.4.2.2.3 大学生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  43
          4.2.4.2.2.4 大学生欣欣向荣状况  43-44
        4.2.4.2.3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的关系  44
      4.2.4.3 大学生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在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44-49
        4.2.4.3.1 大学生积极率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45-46
        4.2.4.3.2 大学生积极率在应对方式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46-47
        4.2.4.3.3 大学生积极率在应对方式与社会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47-49
5 研究结果讨论  49-54
  5.1 大学生幸福感模型  49
  5.2 大学生幸福感特点  49-51
  5.3 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  51
  5.4 大学生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特点  51
  5.5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51-52
  5.6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的关系分析  52
  5.7 大学生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与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52-53
  5.8 积极率(positivity ratio)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53-54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54-57
  6.1 总结论  54
  6.2 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  54-56
  6.3 研究局限和改进点  56-57
参考文献  57-62
附录  62-66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6-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2.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3.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4. 大学生人际互动性的结构与测量,B841
  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6. 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B844.2
  7.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G645.5
  8.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9. 幼儿气质与家长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G78
  10.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11.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2. 初中生乐观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B844.2
  13. 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B844.4
  14. 涉法信访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5. 乌鲁木齐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紧张的现况调查研究,R195
  16. 高中生身体锻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B844.2
  1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处级领导干部亚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R82
  18. 提升职业高中生幸福感的策略及研究,B844.2
  19.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B844.2
  20.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21. 敦化市高中生学习压力源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G632.0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