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中心”双重解构性研究-以汉译本小说the Kite Runner为例

作 者: 郭玲玲
导 师: 吕文澎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译者中心 双重解构性 适应与选择
分类号: H31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翻译学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之后,又迎来了“生态转向”的契机。在翻译研究发展过程中,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及功能的研究从未间断。研究者主张译者隐形时,过分限制了译者的“自由”;显形的译者作用又过分夸大了译者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有了较大发展,翻译学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受全球性生态思潮的影响,基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启发,在译学界生态取向对翻译研究的促进之下,加之现有译学理论研究的局限与缺失对需求的激发,生态翻译学便应运而生。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自2001年在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首次提出,该跨学科性理论为国内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不断自我适应、优化选择的循环过程。王宁教授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提出的“译者中心”双重解构性,即对“原文至上”的解构与对“译者中心意识”的解构。译者在翻译中起主导作用,但在整个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的意识不能随意发挥,任意支配翻译进程,译者为了翻译出最佳译文,就必须不断做出适应与选择,努力寻求“人本”与“文本”的平衡。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李继宏汉译本《追风筝的人》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原文至上”和“译者中心意识”两大主线分析译本中的双重解构性特征体现,探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适应、选择的历程,寻求其实现翻译生态平衡的方法及策略,因此,本研究对翻译学科建设、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均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以及论文结构。第二部分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对小说《追风筝的人》和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研究,总结其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理论框架,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译本《追风筝的人》有25章,本文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抽取其中的12章为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过程,为研究的主体部分。基于生态翻译学,结合相关理论,本文主要选取双重解构性特征的两个维度对《追风筝的人》汉译本进行分析。针对“原文至上”的解构,主要从语言,文化,交际和社会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对“译者中心意识”的解构,本文主要从赞助人和读者两个层面进行讨论。第六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本研究主要发现的同时,也指出本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对进一步研究给出建议。

全文目录


Abstract  7-9
摘要  9-12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2-17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14
    1.1.1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y  12-13
    1.1.2 Research Background of Eco-translatology and the Novel of the Kite Runner  13-14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15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15-17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7-24
  2.1 Researches on Khaled Hossini’s the Kite Runner  17-20
    2.1.1 Researches on Khaled Hossini’s the Kite Runner Abroad  17-18
    2.1.2 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Kite Runner at Home  18-20
    2.1.3 Researches on Khaled Hossini and His Experience  20
  2.2 Researches on Eco-translatology  20-24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24-32
  3.1 The Background of Eco-translatology  24-25
    3.1.1 The Background of an Approach to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in Eco-translatology  24-25
    3.1.2 Definition of Dual Deconstruction in Eco-translatology  25
  3.2 Main Ideas of “Translator-centeredness”  25-29
    3.2.1 “Translator-centeredness”  25-27
    3.2.2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27-29
  3.3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29
  3.4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s  29-31
  3.5 The Mechanism of “Pre-event Prevention” and “Post-event Penalty”  31-32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32-35
  4.1 Research Questions  32
  4.2 Research Methodology  32
  4.3 Data Collection  32-33
  4.4 Data Analysis  33-35
Chapter 5 Research Procedure  35-62
  5.1 The Process of Deconstruction to “Source Text Orientation”  35-53
    5.1.1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on Linguistic Dimension  35-41
    5.1.2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on Cultural Dimension  41-48
    5.1.3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on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48-51
    5.1.4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on Social Dimension  51-53
    5.1.5 Summary  53
  5.2 The Process of Deconstruction to “Translator Consciousness Orientation”  53-62
    5.2.1 Patronage  53-56
    5.2.2 Readers’ Feedback to Li Jihong’s Translation  56-62
Chapter 6 Conclusion  62-64
  6.1 Major Findings  62-63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63-64
References  64-68
Acknowledgements  68

相似论文

  1. 领域间适应性情感分类方法研究,TP391.1
  2. 辜鸿铭译《论语》的生态翻译学研究,H315.9
  3. 适应与选择,H315.9
  4.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H059
  5. 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H059
  6. 星空背景下复杂运动目标检测和双边滤波算法研究,TP391.41
  7. SAR图像处理的l_k范数约束正则化模型求解问题研究,TN957.52
  8. 关于各种人工全膝关节假体适应症选择的临床分析,R687.4
  9. 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压缩算法研究,TP751
  10. P-选择素与肠缺血再灌注多器官损伤的研究,R363
  11. 普适计算环境下自适应技术研究,TP311.11
  12. 自适应免疫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的应用与研究,TP393.08
  13. 裸子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歧时间估计和适应性选择检测,Q941
  14. 改进的自适应波段选择算法研究及应用,TP751
  15.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黄帝内经灵枢》两英译本中经络及针灸术语的英译,R221
  16.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研究,H315.9
  17.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李文俊翻译《喧哗与骚动》,H315.9
  18. 论儿童文学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赵元任的中译本《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例,H315.9
  19. 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解读林语堂《京华烟云》,H315.9
  20. 论翻译生态环境-以《野草在歌唱》两篇中译本为例,H315.9
  21.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菜根谭》三英译本比较研究,H31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