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故事新编》的叙述策略

作 者: 魏韬
导 师: 刘复生
学 校: 海南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叙述要素 自我观照 虚无 鲁迅主义
分类号: I21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篇论文以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概念作为依据,通过文本中的视角、时间、人物、环境、语言等叙述要素,试图探究《故事新编》文本中体现出的叙述策略,并透过非聚焦与外聚焦型视角的结合、含混琐碎的叙述时间、圆形人物的建构、象征与反讽型环境的设定、分裂的语言这些文本中呈现出的叙述特征来论述鲁迅在自我观照的方式下体现于文本中的思想内涵。本篇论文力图通过《故事新编》以及鲁迅其他相关作品中蕴涵的鲁迅生命哲学中的虚无感来把握鲁迅思想的主旨并论述“鲁迅主义”的思想旨归。论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序言。主要说明了论文的论述依据和大体思路,并对已有的相关研究作了梳理和回顾。第二部分,《故事新编》:荒诞与反讽的寓言。通过新旧文本的相互比照,论述《故事新编》的异质性所带来的全新的审美体验,并得出鲁迅旨在建构的是一个融合自身生命体验的异质性的寓言世界的的结论。第三部分,《故事新编》中的叙述要素。这一部分是本篇论文的中心部分。第一节通过非聚焦与外聚焦型结合的角度阐述这种叙述方式特殊的叙述效果。第二节从叙述时间的角度论述含混琐碎的叙述时间与鲁迅自身的时间体验之间的关联。第三节通过对《故事新编》以及相关作品中圆形人物的分析,说明人物性格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方式。第四节从环境背景的角度出发,论述象征型环境与反讽型环境在文本中营造的叙述氛围。第五节从叙述语言的角度阐述了文本语言中呈现出来的割裂的特征,并指出其背后的深刻内涵,第四部分,《故事新编》叙述策略的隐喻。第一节以鲁迅自我观照的视角来阐释文本人物身上所蕴含的鲁迅自己中的黑暗体验。第二节以文本人物生存体验中的虚无感来窥探鲁迅虚无的精神世界。第三节以生命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以绝望而反抗绝望,以黑暗而沉没黑暗,以虚无而化解虚无,以无聊而消弭无聊”的鲁迅主义的思想旨归。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序言  7-9
1、《故事新编》:荒诞与反讽的寓言  9-14
  1.1 、《故事新编》的异质性  9-14
2、《故事新编》中的叙述要素  14-27
  2.1 、视角:非聚焦型与外聚焦型相结合的视角  14-16
  2.2 、时间:含混琐碎的叙述时间  16-19
  2.3 、人物:圆形人物  19-21
  2.4 、环境:象征与反讽相结合的环境  21-23
  2.5 、语言:分裂的语言  23-27
3、《故事新编》叙述策略背后的隐喻  27-33
  3.1 、鲁迅的自我观照  27-29
  3.2 、虚无的精神世界  29-31
  3.3 、鲁迅主义的思想旨归  31-33

相似论文

  1. 约翰·邓恩《歌与短歌集》中的虚无性,I561.072
  2.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喜福会》,I712.074
  3. 《网之下》的存在主义特点,I561.074
  4. 从时空变换看女性沦落,I313
  5. 心灵图景—多维绘画形式语法研究,J202
  6. 狄俄尼索斯的肯定,B516.47
  7. 荒谬 虚无 死亡,I561
  8. 论穆旦诗歌的存在主义思想,I207.25
  9. 《永别了,武器》的隐喻书写,I712.074
  10. 道教生态美学,B958
  11. 在理想与虚无之间,I207.42
  12. 《意大利童话》中的异化世界,I546
  13. 虚无思想与茅盾早期小说,I207.42
  14. 残酷的人生表演,荒谬的生存图景,I207.42
  15.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牧歌》,I712
  16. 价值偶像的黄昏,B516.47
  17. 希望与虚无,I207.42
  18. 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追寻者”,I712
  19. 微笑的虚无主义,I712
  20. 晚年中岛敦灵魂的救济,I313
  21. 论海明威与三岛由纪夫创作死亡主题的不同,I0-0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作品集 > 鲁迅著作及研究 > 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