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希望与虚无

作 者: 高建军
导 师: 宋剑华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现代性 精神漂泊者 躁动 寻找 虚无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之一,郁达夫和鲁迅等人一起共同完成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转型。郁达夫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始终特立独行而又不无艰难地坚守着自我生命体验的书写。本文以文本细读为主要手段,以精神漂泊者的心路历程探索为切入点,对郁达夫小说做整体研究和系统解读,从三个方面探究其文本价值:一、躁动的情绪状态。情绪化书写是郁氏小说的外在特征,躁动不仅是小说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而且还主导着小说的行文结构,更形成一种鲜明的语言风格。二、“寻找”意象的内在呈现。对自我生命本真状态的呈现是郁达夫小说文本的主旨,“寻找”意象是郁达夫小说文本的内在呈现,是精神漂泊者的灵魂。三、虚无的本有之意。虚无是现代性寻找的必然归宿,亦是郁达夫小说文本的深层意蕴。郁达夫的小说是对精神飘泊者心路历程的忠实记录,是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史,通过对郁达夫小说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对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上的现代性转型进行深刻反思。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7
绪论  7-13
第一章 "自叙传"的实质含义和心路历程书写的价值  13-20
  第一节 "自叙传"的实质含义  13-14
  第二节 主人公的身份认定  14-16
  第三节 精神漂泊者的本质内涵  16-19
  第四节 心路历程书写的价值体现  19-20
第二章 躁动 郁达夫小说文本的情绪表征  20-30
  第一节 躁动不安的人物形象  20-24
  第二节 情绪主导的行文结构  24-27
  第三节 繁缛激荡的语言风格  27-30
第三章 寻找 郁达夫小说文本的内在呈现  30-50
  第一节 岛国时期的理想  31-35
  第二节 归国后的现实  35-39
  第三节 向过去告别  39-43
  第四节 绝望时的反省  43-46
  第五节 幻想中的归宿  46-50
第四章 虚无 郁达夫小说文本的深层意蕴  50-60
  第一节 虚无是寻找的必然归宿  53-55
  第二节 虚无是漂泊的内在形式  55-58
  第三节 虚无是现代性难愈的创伤  58-60
结语  60-62
注释  62-69
参考文献  69-71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71-72
后记  72

相似论文

  1.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2. 追寻与虚无,I561.074
  3.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4. 他者的建构和寻找自我,I712.074
  5. 《网之下》的存在主义特点,I561.074
  6. 地佐辛对预防全麻插管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R614
  7. “从梦中唤醒世界”,B089
  8. 论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B565.26
  9. 本雅明现代性批判的矛盾性,B516
  10. 吉登斯、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比较研究,B03
  11. 毛泽东时代的现代性想象,J209.2
  12. 现代化境遇中的民间智慧,I207.7
  13. 追求“艺术空间无限可能性”的双子星座,I207.42
  14. 有容乃大 和而不同,I206.7
  15. 从挥之不去的“无聊”之病试观波德莱尔“现代性”之一百五十年,I565
  16. 爱伦·坡作品现代性的分析,I712
  17. 从时空变换看女性沦落,I313
  18.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D909.2
  19.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当代启示,D61
  20. 现代性的建构与解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悖论,D61
  2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思想研究,A81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