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虚无思想与茅盾早期小说

作 者: 陈姗
导 师: 王万森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茅盾 小说 虚无 理性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虚无思想、虚无精神与茅盾小说尤其是早期小说(系指从《蚀》到《子夜》)的关系,向来没有得到学术界充足的重视。本文通过细读茅盾小说,通过梳理以往对这个学术命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认为虚无思想、虚无精神在茅盾小说尤其是早期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某种意义上看,虚无思想和虚无精神对茅盾释放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营造自己的小说艺术世界,具有重要的诱发和支撑作用。本文通过细读、回顾和梳理茅盾的小说创作,认为虚无思想和虚无精神从迸发到衰退,贯穿于茅盾小说的创作历程,直接决定了茅盾小说的艺术风貌。第一章《痛苦的隐衷矛盾的肇始:虚无思想与<蚀>》,着重研究和分析了《蚀》三部曲及其在茅盾文学生涯中的价值和意义。本章从发生学和创作心理学角度,探讨了茅盾从一个革命者转变为一个文学家过程中内在灵魂的苦痛与压抑,探讨了他灵魂深处的内在矛盾带给他怎样的人生困惑和精神紊乱,探讨了大革命失败带给茅盾的虚无和颓废精神如何诱发了他的文学才情,探讨了他怎样借文学这种精神形式来再现“革命的那些事儿”,探讨他如何借文学创作这种存在形式实现了自我的拯救和灵魂的喘息。大革命失败、政治理想轰毁,理性意志崩溃、虚无精神张扬,《蚀》三部曲的创作既使茅盾实现了人生的转型,也因虚无思想和虚无精神的强烈刺激而焕发出原生态般的小说艺术魅力。第二章《理性的复苏矛盾的纠葛:虚无思想与留日期间的创作》,着重研究和分析了茅盾留日期间的小说创作。此时的茅盾已经渐渐从政治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内在方面,他的强大理性意识渐渐复苏;外在方面,钱杏邨为代表的左翼批评家严厉指责《蚀》三部曲“灰色”和“颓废”,这些都促使茅盾重新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文学之路。在《野蔷薇》中,茅盾试图通过恋爱故事来隐喻政治命题、释放政治郁结,但理性与感性、政治与艺术的纠结无法理清,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片阳光与阴霾交错的艺术地带。虚无思想渐渐隐匿,理性意志日渐强大,茅盾运用理性来调节艺术才情的标志之作是虎头蛇尾的《虹》,《虹》也具有“革命加恋爱”这样一种历史本事和艺术虚构的互文性。这一时期茅盾的思想精神状态斑驳杂陈,既有感性的冲动也有理性的节制,既有积极的信念也有虚无的放纵,《野蔷薇》和《虹》是这种难以言说的复杂创作心理的一种投射。第三章《个性的隐匿矛盾的终结:虚无思想与<子夜>》,着重分析了《子夜》及其后的小说创作。《子夜》充分展示了茅盾理性意识已经彻底复原,虚无精神和虚无思想已经无法占据他精神世界的主导位置。但是这部作品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它具有强大的理性设计的企图,具有解说社会政治的冲动;另一方面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些深刻体验时时泛出,展现出浪漫与颓废的艺术情调。这部作品的成败得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理性意识和虚无精神的角逐:所谓缺乏审美性、主题先行、高级社会文件,是它的进行社会分析的理性企图过于强势;可是小说中艺术魅力独具的部分,又显示出茅盾的感性体验是那么具有艺术渗透力。整体来看,《子夜》在茅盾创作的精神历程中,标志着他的理性意志的彻底崛起,也隐含着他的虚无精神渐渐丧失。在《子夜》以后的创作中,虚无精神带来的艺术魅力,也在《腐蚀》等小说中泛起涟漪。总起来看,虚无精神虚无思想对茅盾的小说艺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蚀》到《子夜》的创作过程,也是虚无精神虚无思想从迸发到隐匿的过程。虚无精神虚无思想给茅盾小说带来了颓废、浪漫的艺术况味,激发了他的艺术原创力;而理性意识政治企图则给他带来了结构和篇幅上的鸿篇巨制。但是虚无与艺术、理性与感性、文学与政治的纠结,更是茅盾小说创作遗留下的令人深思的深刻文学命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1
绪论 从《蚀》到《子夜》:虚无思想的迸发与衰退  11-14
第一章 痛苦的隐衷矛盾的肇始:虚无思想与《蚀》  14-25
  一、两个灵魂的矛盾  15-18
  二、“革命的那些事儿”  18-22
  三、文学的拯救与灵魂的喘息  22-25
第二章 理性的复苏矛盾的纠葛:虚无思想与留日期间的创作  25-36
  一、阳光与阴霾的交错  26-29
  二、懵醒时分的突围  29-32
  三、“革命加恋爱”:现实与文本的循环  32-36
第三章 个性的隐匿矛盾的终结:虚无思想与《子夜》  36-47
  一、从交响到独奏  37-39
  二、浪漫与颓废的踪迹  39-43
  三、虚无的回光返照  43-47
注释  47-51
参考文献  51-5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53-54
致谢(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中学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研究,G633.3
  2.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3.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4.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5. 权力和利益界定的国家战略,D80
  6.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7. 蜂胶软胶囊增强免疫功能和毒理性研究,R285
  8. 农村社会救助中村集体对民间救助资源的整合,F323.89
  9. 不确定性和元小说:《马赛克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研究,I712.074
  10. 两种自由概念,D081
  11.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探微,G633.3
  12.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13.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14. 达·阿尤尔扎纳小说研究,I207.42
  15. 文学的影像诠释—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审美转换,J905
  16.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17.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18.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19. 构建中国政府“掌舵与服务”的多元行政模式路径探析,D630
  20. 英国判例法传统形成的影响因素,D956.1
  21. 《外国小说欣赏》课例研究,G633.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