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作 者: 施喆
导 师: 王顺祥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斑蝥酸钠维生素B6 SMMC-7721细胞 侵袭力 ERK p-ERK
分类号: R73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全世界最常见肿瘤中排第五位,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起病隐匿,且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癌主要的治愈性方法,但是只适用于约15%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因肝癌已发生肝内或肝外转移失去手术机会。即使手术后也由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而转移和复发均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所致,因此侵袭转移是制约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鉴于肝癌的这种生物学特性,对于肝癌的控制需要有效的药物治疗,然而现有的药物疗效无法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对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和开发,研究者发现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是一类广谱抗肿瘤药物。斑蝥酸钠维生素B6是斑蝥素的活性成分,多用于肝癌、胃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鼻咽癌和膀胱癌等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本药除了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研究表明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而在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尚缺乏相应的研究。有研究表明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在肝癌的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抑制ERK1/2和MEK1磷酸化可以对肝癌的转移发挥抑制作用。本实验拟研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与Ras/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是否有关。目的:研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Ras/Raf/MEK/ERK通路有关。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用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B6(0.25、0.5、0.75、1.0、1.5、2.0μmol/L)作用于SMMC-7721细胞24h、48h和72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B6(0.5、1.0、1.5、2.0μmol/L)作用于SMMC-7721细胞24h、48h和72h后,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维生素B6(0.5、1.0、1.5、2.0μmol/L)分别作用于SMMC-7721细胞24h、48h后,细胞中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h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增殖抑制率按药物浓度由低至高分别为4.93%、5.86%、13.9%、14.38%、20.14%、31.16%,其中组间比较除0.25μmol/L与0.5μmol/L、0.75μmol/L与1.0μmol/L之间无差异外,其余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作用为48h时,各实验组除0.25μmol/L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8%、14.8%、23.88%、25.93%、35.15%、49.05%,各实验组间比较除0.75μmol/L与1.0μmol/L之间无差异外,其余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作用为72h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5%、14.58%、14.6%、16.92%、18.42%、27.11%,其中2.0μmol/L与其余各实验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SMMC-7721细胞24h,0.5μmol/L、1.0μmol/L、1.5μmol/L、2.0μ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侵袭细胞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实验组侵袭抑制率按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从低到高分别为21.73%、31.14%、34.61%、46.44%,其中0.5μmol/L与2.0μmol/L实验组间侵袭细胞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作用为48h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侵袭细胞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侵袭抑制率分别为26.68%、36.19%、42.24%、53.13%,其中0.5μmol/L与2.0μmol/L实验组间侵袭细胞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作用为72h,0.5μmol/L、1.0μ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侵袭细胞数比较无明显差异,而1.5μmol/L、2.0μ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侵袭细胞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1.5μmol/L与2.0μmol/L组间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其侵袭抑制率分别为14.56%、18.34%、31.48%、40.0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ERK1/2蛋白光密度值比(目标条带/β-actin)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ERK1/2蛋白的光密度值比(目标条带/β-actin)在24h各实验组按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从低到高分别为0.925±0.038、0.941±0.02、0.7±0.017、0.565±0.031,对照组为1.185±0.146,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间两两比较,除0.5μmol/L与1.0μmol/L组间无差异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8h各实验组p-ERK光密度值比分别为1.558±0.155、1.555±0.094、1.397±0.014、0.796±0.019,对照组为2.109±0.1,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0.5μmol/L、1.0μmol/L、1.5μmol/L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0μmol/L实验组与其余组间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斑蝥酸钠维生素B6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侵袭力,呈浓度依赖性(P<0.05)。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为2μmol/L作用48h时抑制效果最强。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可显著抑制p-ERK1/2蛋白的表达,且下调的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P<0.05)。而对ERK1/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说明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可抑制ERK1/2蛋白磷酸化,从而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发挥抑制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1
英文缩写  11-12
前言  12-13
材料与方法  13-22
结果  22-24
附图  24-27
附表  27-30
讨论  30-33
结论  33-34
参考文献  34-37
综述 Ras/Raf/MEK/ERK 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肝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37-53
  参考文献  45-53
致谢  53-54
个人简历  54

相似论文

  1. 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耐药株SGC-7901/ADR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R735.2
  2. Toll样受体2的表达及其介导的胃癌侵袭能力的实验研究,R735.2
  3. 强脉冲光对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ERK抑制剂的作用,R751
  4. 和络舒肝胶囊对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R285.5
  5. 炎症介质白三烯D4在慢性乙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R512.62
  6.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产生的机制探讨,R692.9
  7. PTPIP51、p-Raf及ERK1/2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研究,R739.8
  8. 抑制GL15细胞中LRIG1基因的表达对p-EGFR,p-AKT和p-ERK的影响,R739.4
  9. 作用于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药理活性初筛,R96
  10. 多发性骨髓瘤来源微泡:高效促肿瘤细胞增殖新信号途径,R733.3
  11. SK4在肝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730.4
  12.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机制的初步研究,R965
  13. 氧化应激在罗哌卡因所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R965
  14. 唑来膦酸与紫杉醇协同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R730.53
  15. 潮汕贲门癌中p-ERK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R735.2
  16. 缺氧调控滋养细胞MMP-9/TIMP-1表达的体外研究,R714.245
  17. Ⅰ型菌毛介导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小鼠的毒力及对抗原递呈细胞侵袭力的研究,S855.12
  18. 壳寡糖联合蚯蚓纤溶酶对体内外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285
  19. 原卟啉钠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965
  20. 蚕蛹蛋白复合氨基酸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肝癌作用的研究,R735.7
  21. 仙鹤草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及对bcl-2、NF-kB(p65)的影响,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消化系肿瘤 > 肝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