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研究

作 者: 谢泽安
导 师: 岳彩申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经济法
关键词: 食品安全法 惩罚性赔偿 适用制度 完善
分类号: D922.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3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代意义之惩罚性赔偿源自于英美法系,该制度自确立以来备受争议,且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对惩罚性赔偿持否定态度。但这种争议并未对惩罚性赔偿的发展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或地区法律之间互相影响的加深,惩罚性赔偿制度对部分大陆法系国家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诸如德国、日本等国已经初现惩罚性赔偿之端倪。更有甚者,部分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在其法律体系中已经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保护法》就明确规定了该制度。一九九四年四月一日开始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我国首次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于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中再次确立该制度,并加大了惩罚性赔偿的力度。可以说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食品安全法》中的确立是该制度在我国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惩罚性赔偿的内涵进行剖析,分析《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的价值目标和特殊性;分析《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对该制度在现实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实提出了完善适用制度的建议。全文一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具体论述了《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价值目标和特殊性。《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可以有效地惩罚和遏制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不法行为、弥补受害人损失、维护正常的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社会食品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且《食品安全法》之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立法背景、价值追求以及赔偿金的计算上都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双倍赔偿”制度不同。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实现机制。该部分通过对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之适用范围、条件、程序以及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对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现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以下对分析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存在的问题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适用现状以及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部分对该制度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违法行为的认定机构和认定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未将过失行为纳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之调整范围、赔偿金计算不合理、“双倍赔偿”制度遗留的问题诸如举证难问题在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中未得到切实的解决。为了更好的实现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之立法目的和功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制度问题。第四部分,本部分主要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对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制度进行完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法治的发展现状,本文详细的论述了有关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完善的建议:扩大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主观状态,将过失行为纳入该制度的调整范围;对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机制加以完善,改善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基准和计算方式,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之程序控制加以完善,扩大请求权主体范围、解决举证难问题、适用诉讼代表人制度。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1
一、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的价值目标和特殊性  11-19
  (一) 惩罚性赔偿概述  11-12
  (二)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的价值目标  12-15
    1. 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  12
    2. 弥补消费者损失,提高消费维权积极性  12-13
    3.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3-14
    4. 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保证市场良性竞争  14-15
  (三)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特殊性  15-19
    1. 特殊的立法背景  15-16
    2. 特殊的价值追求  16-19
    3. 特殊的惩罚手段  19
二、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的范围、条件和程序  19-25
  (一) 适用范围  19-20
    1. 食品的界定  19
    2. 适用主体  19-20
  (二) 适用条件  20-23
    1. 主观要件  20-22
    2. 行为的违法性  22
    3. 不以造成损害事实为适用条件  22-23
  (三) 适用程序  23-24
  (四) 赔偿金的计算  24-25
三、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25-33
  (一) 适用现状  25-26
  (二) 存在的问题  26-33
    1. 违法行为的认定规定不明确  26-29
    2. 未将过失行为纳入调整范围  29-30
    3. 赔偿金计算不合理  30-32
    4. “双倍赔偿”遗留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32-33
四、完善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的建议  33-44
  (一) 扩大适用的主观状态  33-35
    1. 惩罚性赔偿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  33-34
    2. 将过失行为纳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调整范围  34-35
  (二) 完善赔偿金计算机制  35-40
    1. 赔偿金的计算坚持惩罚性与补偿性相结合的原则  35-36
    2. 赔偿金计算方式的完善  36-38
    3.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量定赔偿金  38-40
  (三)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程序的完善  40-44
    1. 扩大请求权主体的范围  40-41
    2. 解决举证难问题  41-42
    3. 适用诉讼代表人制度  42-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6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2.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D630
  3. 我国环境行政指导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4.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5.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6. 行政伦理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研究,D630.9
  7. 受贿罪若干问题案例分析,D924.392
  8. 网络赌博犯罪问题的研究,D924.3
  9. 税收法定原则研究,D922.22
  10. 市场规制法视角下的网络广告法律问题研究,F713.8
  11. 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923
  12.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D923.2
  13. 论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D924.1
  14. 论一人公司,D922.291.91
  15.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D922.291.91
  16. 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研究,D925.1
  17.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925.2
  18. 我国现行民事调解制度之反思,D925.1
  1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630
  20. 完善治安调解制度的思考,D926
  21. 劳动教养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之思考,D926.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行政法 >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