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检察机关适用之研究

作 者: 王蕾
导 师: 孙剑明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检察机关适用 制度构建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权利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同国际社会接轨趋势的日趋增强,我们在不断强调公众守法义务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公民的权利保障。因此,如何在法律生活中平衡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之间的权益分配,使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能够获得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这一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项话题。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如何在刑事司法领域实现国家利益和当事人利益的均衡保障,即在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国家安全和秩序稳定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对刑事诉讼当事人个体意志的尊重和个体权益的维护。有关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和刑事司法领域的ADR纠纷处理模式即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倡议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得以孕育和发展。当前,我国基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现实需要,开始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刑事司法领域正是基于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统一引导而开始在刑事诉讼中提倡并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一宏观政策导向使我国司法主体的视野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福利至上逐渐转移至法人及公民个人利益均衡保障的条件基础上,并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即以刑事被害人为中心、由加害人、受害人和国家共同参与的刑事诉讼模式——“刑事和解”。与传统的刑事司法制度比较,刑事和解制度通过加害人积极的认罪悔罪和体现诚意的经济补偿,使被害人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赔偿,并藉此获得更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更有利于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修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则有利于其更好地回归社会,提高其矫治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案发数量居高不下的客观环境下,这项制度的推行还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和提高诉讼效率。正是刑事和解制度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功能,我国目前已经有许多省市的检察机关都以不同形式尝试采用刑事和解方式化解一些比较轻微的刑事案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毕竟我国尚未将刑事和解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司法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该项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以及如何监督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我们有可能会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与该项制度的形成宗旨背离的现象。由此,笔者决定结合在检察机关实习的经历,就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作一番探讨,希望通过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为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尽本人的微薄之力。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刑事和解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刑事和解制度对我国的刑事司法的影响谈起,引出本文的基本出发点——刑事和解在中国势在必行,但尚需法律规制和保障。首先通过阐述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过程,来叙述恢复性司法理念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价值观影响。其次,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检察机关适用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可能获得的利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其利大于弊的权衡命题,并强调设计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应然价值评析阐述我国构建该项制度的必要性,强调当前的刑罚制度改革、和谐价值理念深化、宽严相济政策体现以及诉讼经济观念落实等客观需要的存在,得出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实然与应然的契合。同时,通过对我国既有的刑事价值观、历史文化观、社会发展观、法制建设观、司法实践观等项观念的论证,得出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精神基础和理性保障,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是本人对构建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设计,也是本文的核心章节。论文包括对适用刑事和解的原则和刑事和解的具体规则的设计进行规划和论证。内容主要包括刑事和解适用的范围、刑事和解的参与主体、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刑事和解的运作程序等项内容的论述以及刑事和解制度相关配套制度的设计,如建立刑事和解担保制度、建立刑事和解赔偿标准、建立刑事和解强制执行制度等。通过比较和筛选,提出包含可行性方案论证的观点。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1
第一章 我国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现状分析  11-21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2-16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形成  12-13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  13-14
    三、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检察机关的适用  14-16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问题和可得利益权衡  16-21
    一、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问题分析  16-19
      (一) 价值观的冲突  16-17
      (二) 刑事和解与刑事法基本原则的冲突  17-18
      (三) 立法上非监禁种类的缺陷  18-19
      (四) 刑事和解中被害人利益的司法保护问题  19
    二、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可得利益分析  19-21
      (一) 刑事和解有利于对被害人进行心理治疗  19-20
      (二) 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提高被害人和加害人双方的满意度  20
      (三) 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犯罪人更好的回归社会  20
      (四) 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被害人获得更多的赔偿  20-21
第二章 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应然性和可行性评析  21-27
  第一节 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应然性评析  21-24
    一、我国刑罚改革需要使然  21-22
    二、和谐价值理念深化需要使然  22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需要使然  22-23
    四、诉讼经济观念落实使然  23-24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评析  24-27
    一、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主观条件  24-25
      (一) 刑事观念基础  24
      (二) 历史文化基础  24-25
    二、我国检察机关运行刑事和解制度的客观条件  25-27
      (一) 社会发展基础  25
      (二) 法律规范基础  25-26
      (三) 司法实践基础  26-27
第三章 我国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设想  27-41
  第一节 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原则  27-33
    一、共识原则  27-30
    二、比例原则  30-32
    三、公平原则  32-33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具体制度设计  33-41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设计  33-39
      (一) 刑事和解适用的范围  33-34
      (二) 刑事和解的参加主体  34-35
      (三)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35-38
      (四) 刑事和解的程序  38-39
    二、刑事和解制度相关配套制度的设计  39-41
      (一) 建立刑事和解担保制度  39
      (二) 建立刑事和解赔偿标准  39-40
      (三) 建立刑事和解强制执行制度  40-41
结束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5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5-46
后记  46-47

相似论文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研究,D922.294
  3. 论我国行政公诉制度的构建,D925.3
  4. 浅议刑事和解制度,D925.2
  5. 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923
  6. 刑事和解制度初探,D925.2
  7. 美国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探析与借鉴,DD915
  8. 论我国法院诉前委托调解机制的构建,D925.1
  9. 甘肃省D区少年司法制度实践状况调查报告,D926
  10. 行为保全制度研究,D925.1
  11.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925.2
  12. 江西省Y县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阶段刑事和解的实证研究,D925.2
  13. 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D922.68;F842.6
  14. 刑事和解视野下相对不起诉制度之完善,D925.2
  15. 论刑事和解,D925.2
  16. 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925.2
  17. 检察视角下的刑事和解制度,D925.2
  18. 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立法建构,D925.2
  19. 论自助行为,D913
  20. 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研究,D923.9
  21. 消费者权益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923.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