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金元时期的肝主疏泄

作 者: 王东芳
导 师: 王庆国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肝藏象 肝主疏泄 宋金元 知识考古学
分类号: R2-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针对宋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了“主疏泄”,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对于肝主疏泄的源流分歧和概念探讨莫衷一是。而丹溪当时提出的仅是“司疏泄者肝也”何以成为现今教材厘定,中医基础理论奠基,中医学术思想约定俗成的“肝主疏泄”五种含义。基于以上问题,采用知识考古学话语分析的方法,考察肝藏象概念在宋金元时期医家著作中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由此呈现“肝主疏泄”概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肇端源流。方法:采用知识考古学话语构成分析的方法,考察宋金元医家研究著作中肝脏概念对象的形成、陈述方式、主题策略的选择等内容,分析朱丹溪的“肝主疏泄”何以形成和当时的状态。1.历代医家文献中关于肝概念的对象形成,存在于医家论述治疗疾病的诊疗体系中,也就是肝的疾病如何诊断,如何治疗。这一时期关于肝的生理论述也存在于医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个人理论见解中。2.诊治肝病的陈述方式,即论述肝的概念,是以怎样的方式,与哪些概念,怎样的位置关系出现在治疗肝病的论述中。3.肝从属的主题,即是论述肝时医学发展的大背景。结论:两宋时期,肝藏象并未出现完全独立的生理功能论述共识,病证诊断标准,对应治法和方药,不能构成因、机、证、治和组方完备的内伤杂病诊疗体系。这一时期的肝具有解剖实体性,多样性,寓于五行体系之中,对于病证的指向性多为粗略的列举并分为五类,此时肝的生理特性和病证特点借助五行体系中的风、木等比附呈现。肝的经络病变和肝脏腑病变没有分开。病性以寒热虚实分类。没有针对一致病证的病机理论作为指导遣方用药的指针。诊断需借助脉象和五行归类体系,或依据经络病变确定。治疗上用脏腑虚实和五脏生克制化关系说明病情的轻重和转归。治法多根据五行生克关系拟定“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治疗时重脉象。没有病因、病机、证侯、诊治的完整理论指导用方体系。遣方用药多从汗、下两法立方。丹溪论述的肝主疏泄并非当今之意,是丹溪借助相火概念和阳有余阴不足理论加以阐发,赋予肝一整套功能、特性,并以此立法用方。在论述方药的陈述方式中,参与肝病的病因、病性并以病名方式出现,将肝作为药物的作用部位提出。此处肝存在于指导方药治疗的病机阐释体系中。金元时期对于肝论述的陈述方式与宋时期略显不同,论述方药时,更多出现有肝气、肝热、肝虚等,丹溪创立的相火论,服从区别于两宋时期对于肝的论述,即:从五行色彩,重视脉证,到其自身所处的金元时期,以方药为主。肝主要出现在:论述方药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功用的过程中。金元时期治疗肝病在方剂和药物的变化中更加多样化。宋金元时期肝藏象理论的形成具有自身的演变特点,是从形象化的解剖实体转变为病机参与指导用药的过程。其转变的背景是当时伤寒论治疗疾病的辨证诊治体系的扩展和消解,加之方剂学由博返约的发展,方论的成熟,药性理论的丰富。可以认为:病机、用药组方理论参与了藏象理论的形成过程。由此,因机—证—治—方药联系起来,在治疗内伤疾病中形成有效的诊疗方案。五运六气和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渗透了脏腑阴阳和气机升降理论,丰富了病机学说的内容,使病机学说进一步参与后世脏腑辨证体系。朱丹溪的肝主疏泄并未在当时形成一个完整的术语概念,它处在自身的理论体系中,确立的调理气机,重视情志调护,以及治疗气、血、痰、郁、火的治疗思路为后世治疗肝病提供了借鉴,使得后世医家纷纷援引肝主疏泄作为说理工具。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7
前言  7-8
第一部分 综述  8-26
  基于“主疏泄”理论研究现状  8-16
    1 基础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8
    2 临床意义重大  8-9
    3 学术热点和焦点  9-13
      3.1 源流之争——出自《内经》抑或是丹溪首创  9-11
      3.2 对“肝主疏泄"的解释众说不一  11-12
      3.3 对“肝主疏泄”理论形成提出存在的问题或提倡新的研究方法  12-13
    4 “肝主疏泄”属于肝藏象理论  13
    5 拟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考察宋金元时期的“肝主疏泄”  13-16
  方法学介绍 知识考古学简介  16-26
    1 福柯简介  16-17
    2 知识考古学并非等同考古学  17-25
    附表  25-26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26-48
  1 宋元时期肝的历史考察  26-41
  2. 疏泄的历史考察  41-44
  3. 朱丹溪的肝主疏泄  44-48
结论  48-50
参考文献  50-53
致谢  53-54
个人简历  54

相似论文

  1. 微纤维相关蛋白4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外周血浓度与肝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575.2
  2.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3. 延胡索乙素的立体选择性代谢及其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R96
  4.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5.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6. 绿茶提取物EGC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机理研究,R285
  7.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8. 魏执真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平肝降逆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R249
  9.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10.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11. 警犬黄曲霉毒素中毒后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GC-MS分析,S858.292
  12. 164例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肝纤四项的临床分析,R259
  13.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14. 大豆皂苷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285.5
  15.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72周临床疗效观察,R512.62
  16. 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肝纤维化指标在HBV感染各阶段的临床意义,R575.2
  17. 薏苡仁蛋白的提取及其功能的研究,R285.5
  18.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19. 调脂颗粒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20. IL-15及IL-15受体α亚基对肝转移小鼠的治疗作用,R735.7
  21.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R245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