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

作 者: 祁广军
导 师: 尹成杰
学 校: 中国农业大学
专 业: 农村发展与管理
关键词: 蚕丝业 东桑西移 产业发展 影响因素 战略对策
分类号: F326.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是种桑养蚕的发源地,至今仍是世界茧丝绸生产、加工与贸易第一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国蚕丝业主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我国东部地区蚕桑生产规模逐步缩减,桑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逐步下降。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有关部门顺势提出了“东桑西移产业发展战略。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蚕丝业发展,短短10年异军突起,用两个5年迈出了坚实的两大步。即第一步“十五”末桑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第二步“十一五”末桑蚕丝产量登上全国首位,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桑蚕茧丝生产与加工基地。本研究以“东桑西移”为时代背景,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即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蚕丝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在综合产业结构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广西蚕丝业发展研究理论框架。围绕经济效益、政府政策、科学技术三大关键要素,重点研究广西在承接东部蚕丝业转移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取得的实质性发展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分析各大要素对推动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讨推进广西蚕丝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一)我国蚕丝业产业转移存在其必然性,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有效有序的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蚕丝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出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2000年以来,广西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占全国比重逐年加大,规模效益迅速扩大,并连年位居全国总量第一,在我国乃至世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广西首先承接第一产业种桑养蚕的转移,随后第二产业茧丝加工再转向广西,成功实现了“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同时“东桑西移”以来广西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与全国蚕丝业发展进入一个衰退期相比,广西蚕丝业表现出一个朝阳产业的基本特征,成为现阶段促进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二)经济效益、政府政策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广西蚕丝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经济效益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推手,政府政策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政府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推进公平竞争、放开蚕茧市场,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财物扶持,组织发动蚕农种桑养蚕,鼓励企业投资办厂;广大蚕农和加工企业在较高经济效益驱动下,转变为自主发展生产的行为意愿,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增、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在经济效益驱动和政府政策引导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为广西蚕丝业科技创新注入了动力,有力的支撑了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从而在理论和实证上阐明了我国“东桑西移”花落广西的根本所在。(三)现阶段广西蚕丝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内部优势和一定的内部劣势,同时发展机遇与威胁挑战共存。突出表现的优势为资源禀赋优、比较效益高、科技创新强、市场机制活、政府支持大、管理体制顺等;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脆弱、茧丝质量欠佳、精深加工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紧缺、经营组织松散等劣势。另现阶段广西蚕丝业的主要发展机遇表现在国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区域产业中心正在形成等;但市场价格变化多端、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其他替代品构成威胁、其他高效农作物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多种威胁与挑战无时不在。鉴此,本研究构建了SWOT分析矩阵,通过产业发展战略对策模型,提出了广西蚕丝业发展应坚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选择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对策,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做优广西蚕丝业,全面提升广西蚕丝业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迈进,续写我国“丝绸之路”新篇章。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4
第一章 绪论  14-3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17
    1.1.1 研究背景  14-17
    1.1.2 问题的提出  17
    1.1.3 研究意义  1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33
    1.2.1 关于产业含义和产业分类的研究  17-19
    1.2.2 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  19-23
    1.2.3 关于蚕丝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特征的研究  23-25
    1.2.4 关于蚕丝业产业转移与“东桑西移”的研究  25-29
    1.2.5 关于蚕丝业发展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29-33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33-48
  2.1 相关理论基础  33-42
    2.1.1 产业结构理论  33-35
    2.1.2 竞争优势理论  35-37
    2.1.3 生命周期理论  37-38
    2.1.4 创新理论  38-40
    2.1.5 相关理论的启示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40-42
  2.2 研究理论框架  42-43
  2.3 研究设计  43-48
    2.3.1 研究方法  43-45
    2.3.2 研究过程  45-46
    2.3.3 研究内容  46-47
    2.3.4 论文结构  47-48
第三章 广西蚕丝业发展进程与“东桑西移”成效  48-72
  3.1 我国蚕丝业发展历史回顾  48-51
    3.1.1 蚕丝业的起源与发展  48-50
    3.1.2 新中国蚕丝业的复兴  50-51
  3.2 广西蚕丝业的形成与发展进程  51-54
    3.2.1 广西蚕丝业的形成  51-52
    3.2.2 建国后广西蚕丝业的发展  52-54
  3.3 广西蚕丝业生产发展现状  54-64
    3.3.1 种植规模稳步扩展  56-58
    3.3.2 蚕种饲养量稳定增加  58-60
    3.3.3 蚕茧生产量持续增长  60-61
    3.3.4 桑蚕丝产量快速递增  61-64
  3.4 “东桑西移”实施成效  64-66
    3.4.1 “东桑西移”花落广西  64-65
    3.4.2 “东丝西移”已成定局  65-66
  3.5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66-70
    3.5.1 我国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67-69
    3.5.2 广西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69-70
  3.6 本章小结  70-72
第四章 经济效益的驱动效应  72-121
  4.1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72-76
    4.1.1 自然资源优势突出  72-74
    4.1.2 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74-75
    4.1.3 生态环境较为适宜  75-76
  4.2 区域布局与规模效益  76-89
    4.2.1 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76-82
    4.2.2 规模效益日趋凸显  82-89
  4.3 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  89-110
    4.3.1 蚕桑生产成本构成  89-91
    4.3.2 广西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91-97
    4.3.3 广西与全国主产区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  97-103
    4.3.4 与广西特色经济作物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103-106
    4.3.5 蚕桑生产效益对蚕农生产生计的影响  106-110
  4.4 工农业产业结构效益  110-113
    4.4.1 加工企业规模效益突显  110-111
    4.4.2 工农业结构效益日趋合理  111-113
  4.5 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  113-119
    4.5.1 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113-118
    4.5.2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18-119
  4.6 本章小结  119-121
第五章 政府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引导  121-159
  5.1 组织管理体制  121-127
    5.1.1 政府组织机构及其作用  121-125
    5.1.2 行业组织及其效用  125-127
  5.2 政府的行为定位与公共政策  127-139
    5.2.1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127-130
    5.2.2 实施产业扶持政策  130-134
    5.2.3 建立公平交易制度  134-139
  5.3 蚕茧开放市场的效应分析  139-150
    5.3.1 我国蚕茧主要收购模式  139-142
    5.3.2 广西蚕茧市场的机制创新  142-148
    5.3.3 蚕茧市场的开放效应  148-150
  5.4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的探索  150-157
    5.4.1 商品小蚕共育模式的推广应用  150-152
    5.4.2 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  152-155
    5.4.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155-157
  5.5 本章小结  157-159
第六章 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159-193
  6.1 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  159-160
  6.2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60-168
    6.2.1 科研教育机构及其作用  160-163
    6.2.2 科技队伍的建设与提升  163-166
    6.2.3 科技交流合作与重大项目实施  166-168
  6.3 蚕桑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  168-183
    6.3.1 蚕桑品种创新研究  168-174
    6.3.2 蚕桑生产技术的创新集成  174-179
    6.3.3 科技进步对蚕桑生产的贡献  179-183
  6.4 蚕农的技术参与效应  183-192
    6.4.1 蚕农的技术需求  183-186
    6.4.2 蚕农的首创技术及其效用  186-187
    6.4.3 妇女在蚕农家庭中的地位  187-189
    6.4.4 蚕区环境卫生的变化  189-192
  6.6 本章小结  192-193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果与发展策略讨论  193-205
  7.1 主要研究结果  193-200
    7.1.1 广西成功承接我国蚕丝业产业转移  193-197
    7.1.2 三大要素共同推进广西蚕丝业的发展  197-199
    7.1.3 广西蚕丝业发展历程的启示  199-200
  7.2 广西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讨论  200-203
  7.3 研究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203-205
    7.3.1 研究的局限性  203-204
    7.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204-205
参考文献  205-212
附录  212-218
致谢  218-220
个人简历  220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326.2
  4.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5.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6.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7.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8.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9.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10.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1.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2.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3.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4.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5.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6.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7.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8.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9.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20.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1.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畜牧业、饲养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