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杆菌介导甜高粱Bar基因再生体系建立及水稻EIS基因转化研究

作 者: 吴仙花
导 师: 裴忠有;施利利
学 校: 天津农学院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甜高粱 水稻 再生体系建立 EIS基因 Bar基因 农杆菌转化
分类号: S56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甜高粱作为重要的饲料和能源作物,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研究以10种个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的3种不同外植体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培养以及农杆菌介导的Bar基因遗传转化研究,以期建立高效的甜高粱再生体系,并尝试建立其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为甜高粱转基因育种打下坚实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在2个甜高粱品种的成熟种子组织培养中,甜3号的诱导率为60.29%,绿能2号的诱导率为57.55%;辽甜3号的分化率为2.78%,绿能2号的分化率为0,分化率差异极显著。2.在5个甜高粱品种的幼穗组织培养中,M81-E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60.4%,其次是07-27,诱导率为51.23%,BJ-285、罗马和考利的诱导率均在50%以下,差异显著;07-27的分化效果最好,获得了35株再生苗,分化率为13.13%,其次是BJ-285,获得了1株再生绿苗,分化率为0.71%,M81-E、罗马和考利则未能分化出苗,分化率为0,差异极显著。综合比较,07-27的再生效果最好,其次是BJ-285。3.在7个甜高粱品种的幼胚组织培养中,忻粱52号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72.97%,其次是罗马、甜杂2号和BJ-299,再次是07-27和M81-E,最差是BJ-285,差异显著;07-27的分化效果最好,分化率为20.56%,并获得了80株再生植株,其次是忻粱52号,分化率为11.43%,再次是BJ-285、M81-E和甜杂2号,分化率分别为1.35%、1.08%和0.84%,而BJ-299和罗马的分化率为0,差异极显著。综合比较,07-27的再生效果最好,其次是忻粱52号,再次是BJ-285、M81-E和甜杂2号。4.在忻粱52号幼胚、幼胚愈伤组织和M81-E的幼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中,忻粱52号幼胚转化获得17个抗性愈伤组织,转化率为5.67%,通过分化培养获得1株转基因苗,分化率为5.88%,而愈伤组织转化则未能获得转基因苗。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已建立其高效的转基因体系。本研究以水稻成熟种子愈伤组织为受体,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局部免疫保护作用基因EIS转入到水稻中,为以植物生产疫苗打下坚实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稻组织培养中,津原45成熟种子在NB基本培养+2,4-D2.0mg/L培养基上每天16/8h光照/黑暗条件下的诱导率最高,达56.95%,继代3周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90.48%,建立了其高效的体外再生体系。2.根据EIS基因序列和载体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EIS基因序列,先T-A克隆到pUC19上,再通过酶切、连接转化技术构建到pCAMBIA1300植物表达载体上,成功建构了EIS基因的双元植株表达载体,并导入到农杆菌EHA105中。3.在津原45愈伤组织EIS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中,获得了11个抗性愈伤组织,转化率为13.7%,其中5个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苗,分化率为45.5%,最终获得34株再生植株,经PCR检测,有19株表现为阳性。

全文目录


摘要  12-14
Abstract  14-16
第一章 引言  16-26
  1 甜高粱研究概况  16-20
    1.1 甜高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6-18
    1.2 甜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8-19
    1.3 Bar 基因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9-20
  2 水稻研究概况  20-21
    2.1 水稻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20
    2.2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20-21
  3 EIS 基因研究概况  21-23
    3.1 EIS 基因的作用机理  22
    3.2 EIS 基因的研究进展  22-23
    3.3 EHEC O157:H7 疫苗的研究进展  23
  4 农杆菌转化法概况  23-24
    4.1 农杆菌转化的机理  23-24
    4.2 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24
  5 研究的目的意义  24-26
    5.1 研究目的  24-25
    5.2 研究意义  25-26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6-35
  1 农杆菌介导甜高粱 Bar 基因再生体系建立  26-30
    1.1 试验材料  26
    1.2 培养基  26-28
    1.3 外植体的消毒与愈伤组织诱导  28-29
    1.4 愈伤组织继代与分化  29
    1.5 再生苗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的获得  29
    1.6 潮霉素浓度筛选  29
    1.7 农杆菌悬液的制备  29-30
    1.8 农杆菌介导甜高粱 Bar 基因转化  30
    1.9 抗性愈伤的筛选与分化  30
  2 水稻再生体系建立及 EIS 基因的农杆菌转化  30-35
    2.1 试验材料  30-31
    2.2 培养基  31-32
    2.3 水稻再生体系建立  32
    2.4 EIS 基因的载体构建与鉴定  32-34
    2.5 农杆菌介导水稻 EIS 基因转化  34
    2.6 数据分析  34-35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5-73
  1 甜高粱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差异分析  35-47
    1.1 不同处理对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的影响  35-37
    1.2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对幼穗愈伤诱导的影响  37-40
    1.3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取材时期对幼胚愈伤诱导的影响  40-47
  2 甜高粱不同外植体愈伤化差异分析  47-53
    2.1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对成熟种子愈伤分化的影响  47-48
    2.2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对幼穗愈伤分化的影响  48-50
    2.3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对幼胚愈伤分化的影响  50-53
    2.4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53
  3 甜高粱再生苗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的获得  53-58
    3.1 甜高粱成熟种子再生苗的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的获得  53-54
    3.2 甜高粱幼穗再生苗的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的获得  54-55
    3.3 甜高粱幼胚再生苗的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获得  55
    3.4 甜高粱幼胚再生植株性状田间调查  55-58
  4 甜高粱转 Bar 基因研究  58-61
    4.1 潮霉素浓度筛选  58-59
    4.2 不同受体材料对高粱遗传转化的影响  59-60
    4.3 不同基因型对高粱遗传转化的影响  60-61
  5 水稻成熟种子再生的影响因素  61-65
    5.1 不同消毒方法对水稻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的影响  61-62
    5.2 不同光照培养条件对水稻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的影响  62-63
    5.3 不同培养基对水稻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的影响  63-64
    5.4 不同继代时长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64-65
  6 水稻再生苗的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获得  65-66
  7 含EIS 基因转化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66-68
    7.1 中间载体 pUC19-EIS 的构建与鉴定  66-67
    7.2 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1300-EIS 的构建与鉴定  67-68
    7.3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与鉴定  68
  8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 EIS 基因研究  68-71
  9 水稻 T0 代转基因植株 PCR 检测  71-73
第四章 讨论  73-76
  1 褐变对甜高粱植株再生的影响  73
  2 外植体类型对甜高粱植株再生的影响  73-74
  3 基因型对甜高粱植株再生的影响  74
  4 不同培养条件对水稻成熟种子植株再生的影响  74-75
  5 影响甜高粱遗传转化率的因素  75-76
第五章 结论  76-78
参考文献  78-87
致谢  87-88
附录Ⅰ 本文所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88-89
附录Ⅱ 所用基本培养基成分和主要试剂的配制  89-92
附录Ⅲ 质粒提取、DNA 回收纯化及电击感受态制备的步骤  92-94
附录Ⅳ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过程  94-95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95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3.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4.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5.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6.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7.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8.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9.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0.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1.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2.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3.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4.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5.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6. 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S435.112
  17.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18.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感病生育期的研究,S435.111.4
  19.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20. 丛枝菌根对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西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21. Pib结构基因在不同启动子驱动下的稻瘟病抗性,S435.111.4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糖料作物 > 芦粟(糖高粱)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