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Motschulsky)是我国为害落叶松(Larix spp.)的主要害虫。作为次期性害虫的先锋种,除了侵害新伐倒木、濒死木,在发生盛期还可以危害健康木和衰弱活立木。落叶松八齿小蠹主要为害我国异域分布的三种寄主落叶松,兴安"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的长喙壳真菌鉴定及其系统发育

作 者: 孟贤静
导 师: 吕全
学 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 业: 森林保护学
关键词: 落叶松八齿小蠹 长喙壳类真菌 种特异性伴生 落叶松
分类号: S76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落叶松八齿小蠹 的学位论文">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Motschulsky)是我国为害落叶松(Larix spp.)的主要害虫。作为次期性害虫的先锋种,除了侵害新伐倒木、濒死木,在发生盛期还可以危害健康木和衰弱活立木。落叶松八齿小蠹主要为害我国异域分布的三种寄主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作为北方落叶松人工林蛀干害虫的先锋种,对我国目前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长喙壳真菌与小蠹虫普遍能够形成稳定的伴生关系。而且这种伴生共同体对寄主树木造成的伤害要远远高于单种昆虫或单种真菌对寄主所造成的伤害。研究落叶松八齿小蠹与长喙壳真菌之间的伴生关系,明确其伴生真菌区系,能够为防治落叶松八齿小蠹,以及制定防治病虫复合危害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和依据。通过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地区进行全面调查,系统采集落叶松八齿小蠹寄主组织和各虫态、虫体标本,进行伴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初步研究发现,超过40个属的真菌栖居在我国落叶松八齿小蠹侵害的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内。对小蠹虫伴生的主要类群长喙壳真菌,进行系统研究,包括生物学、生理学特性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明确了与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的长喙壳真菌区系组成。进一步对落叶松八齿小蠹与C. fujiensis的种特异性伴生进行了研究。试验在三种落叶松分布的17个地区进行了标本的采集和伴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工作,共获得真菌1036株,其中长喙壳类真菌150株,分别为Ophiostoma,Ceratocystis,Grosmannia,Ceratocystiopsis四个属真菌。其中,Ophiostoma属菌株数目和种类最多,达到123株真菌,共7个种。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基于ITS,β-tubulin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寄主落叶松上发现1个未定名长喙壳真菌新种O. cf. bicolor。O. cf. bicolor与Ophiostoma bicolor菌落形态相似,亲缘关系较为接近,但显微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在MEA培养基上,该种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初期,菌丝白色近无色透明,表生或埋生于培养基内,随着生长,菌丝由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或橄榄绿色。该菌种容易形成黏性的分生孢子团。目前在我国华北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上均有发现。同时,在寄主樟子松上也发现1个小蠹虫伴生菌未定名新种O. cf.saponiodorum。组成长喙壳真菌区系的种类还包括Grosmannia spp.,Ophiostomaabietinum,O.kryptum,O. cf.saponiodorum,O. floccosum,O.minus,O. brunneo-ciliatum,Ceratocystisfujiensis和Ceratocystiopsisminuta。其中,O.abietinum,O.kryptum,O. brunneo-ciliatum和O. floccosum为中国新纪录种,O. brunneo-ciliatum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与落叶松八齿小蠹稳定伴生。通过对获得的Ceratocystis属菌株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基于ITS、β-tubulin、MAT-2HMG box多位点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首次确定了长喙壳真菌Ceratocystisfujiensis在我国东北地区异域分布的三种落叶松林内普遍存在,与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成稳定的伴生关系。作为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的主要真菌,也是伴生菌区系中的先锋种和致病力最强的病原菌,C. fujiensis在我国落叶松人工林的广泛分布值得高度重视,将为制定防治病虫复合危害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基础。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齿小蠹属昆虫与长喙壳真菌间的种特异性伴生假说。同时,多基因序列特征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与C.fujiensis在亚洲范围内的不同地理种群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多样性,预示着特异性伴生在不同种群间发生的可能。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5
第一章 绪论  15-32
  1.1 引言  15-19
    1.1.1 研究背景  15-18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19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9-29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9-28
    1.2.2 国内研究进展  28-29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29-31
    1.3.1 研究目标  29-30
    1.3.2 主要研究内容  30-31
  1.4 研究技术路线  31-32
第二章 落叶松八齿小蠹 的学位论文">落叶松八齿小蠹与 CERATOCYSTIS 属真菌的种特异性伴生关系  32-48
  2.1 材料与方法  32-42
    2.1.1 试验材料  32-33
    2.1.2 试验方法  33-42
  2.2 结果与分析  42-47
    2.2.1 真菌分离和形态学鉴定  42-43
    2.2.2 生长速率测定  43-44
    2.2.3 系统发育分析  44-47
  2.3 小结  47-48
第三章 OPHIOSTOMA 属伴生菌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48-73
  3.1 材料与方法  48-56
    3.1.1 试验材料  48
    3.1.2 试验方法  48-56
  3.2 结果与分析  56-71
    3.2.1 真菌分离及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菌区系  56-58
    3.2.2 Ophiostoma 属真菌形态鉴定及描述  58-62
    3.2.3 生长速率测定  62-65
    3.2.4 DNA 提取及 PCR 扩增  65
    3.2.5 系统发育分析  65-71
  3.3 小结  71-73
第四章 GROSMANNIA 属与 CERATOCYSTIOPSIS 属伴生菌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73-82
  4.1 材料与方法  73-76
    4.1.1 试验材料  73
    4.1.2 试验方法  73-76
  4.2 结果与分析  76-81
    4.2.1 真菌分离纯化  76
    4.2.2 Grosmannia 属真菌形态鉴定及描述  76-77
    4.2.3 生长速率测定  77
    4.2.4 系统发育分析  77-81
  4.3 小结  81-8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82-88
  5.1 结论与讨论  82-85
    5.1.1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菌区系  82-83
    5.1.2 新纪录种、新种以及新伴生关系  83
    5.1.3 种特异性伴生  83-85
  5.2 展望  85-88
参考文献  88-94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94-95
致谢  95-96

相似论文

  1. 山西省华北落叶松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S791.22
  2. 水肥耦合对红松、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形态的影响,S791
  3. 红脂大小蠹发生区本地小蠹虫伴生长喙壳类真菌及其致病力研究,S763.3
  4. 人工林落叶松锯材真空干燥工艺初步研究,TS652
  5. 基于干细胞模型的落叶松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S791.22
  6. 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S791.223
  7. 杂种落叶松纤维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S791.22
  8. 微立地对杂种落叶松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S791.22
  9. 落叶松人工林枝条生长与节子大小预测模型的研究,S791.22
  10. 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产、死亡和周转及其对长期施肥的反应,S791.22
  11. 落叶松幼苗对不同形态氮的营养响应,S791.22
  12. 不同树龄及纯种杂种家系的落叶松抗虫相关物质的差异,S791.22
  13. 茉莉酸处理下兴安落叶松针叶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S791.222
  14. 落叶松髓心方材高频真空干燥工艺研究,S781.71
  15. 高温热处理木材的性能及分类方法探索,S781
  16. 塞罕坝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容器苗培育基质研究,S791.253
  17. 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S791.22
  18. 长白山过伐林区杨桦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研究,S718.5
  19. 兴安落叶松转录因子CBF1和Actin基因的克隆及特性分析,S791.222
  20.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整枝模型的研究,S791.22
  21.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削度和材积模型的研究,S791.22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 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