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LiNi0.7Co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作 者: 孙自许
导 师: 孙克宁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7Co0.3O2 正极材料 共沉淀法 Mg2+ F~-掺杂改性
分类号: TM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钴酸锂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这种材料价格昂贵、资源匮乏,迫切需要寻找它的替代品。而现阶段研究较多的正极材料主要有尖晶石型锰酸锂和层状结构的镍酸锂。但是锰酸锂由于容量不高以及在循环过程中容量易于衰减,镍酸锂难以合成具有一定化学计量比的物质,从而制约了它们的发展。而钴镍酸锂兼具钴酸锂和镍酸锂的优点:充放电容量相对较高、循环稳定性相对较好。然而钴镍酸锂在循环时容量衰减的较快限制了其在商业化的应用。本文主要固相法、共沉淀法研究了LiNi0.7Co0.3O2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综合对其进行Mg掺杂和Mg﹑F双掺杂处理进而改善其容量衰减问题,提高其电化学性能。论文首先采用固相法合成了LiNi0.7Co0.3O2正极材料。探索了温度﹑时间等合成工艺,研究发现烧结温度为900℃﹑烧结时间为16h合成的正极材料在0.1C时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82mAh·g-1,循环50次之后容量还有160mAh·g-1,为首次容量的87.91%。其次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了LiNi0.7Co0.3O2正极材料。研究发现,用共沉淀法制备这种电极材料的最佳合成工艺为:沉淀剂与母液共加﹑络合剂NH4·H2O的浓度为0.4M﹑烧结温度为800℃以及烧结时间为8h。在0.1C时活性物质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2mAh·g-1,循环40次之后,仍然有170mAh·g-1。在1C高倍率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30mAh·g-1,经过40次循环之后还有100mAh·g-1。最后对LiNi0.7Co0.3O2进行Mg掺杂及Mg﹑F双掺杂处理,研究发现LiNi0.7Co0.25Mg0.05O1.95F0.05在0.1C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65mAh·g-1,随着循环的进行容量有所上升,最高容量达到181mAh·g-1,循环100次之后容量为175mAh·g-1,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保持率。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22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9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9-11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 9-10 1.2.2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点 10 1.2.3 锂离子蓄电池工作原理 10-11 1.3 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1-15 1.3.1 层状正极材料 12-14 1.3.2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 14-15 1.3.3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 15 1.4 层状结构 LiNi_(1-x)Co_xO_2的研究进展 15-21 1.4.1 LiNi_(1-x)Co_xO_2正极材料的结构 15-16 1.4.2 LiNi_(1-x)Co_xO_2的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16-20 1.4.3 LiNi_(1-x)Co_xO_2的改性 20-21 1.5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 21-22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22-27 2.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22-23 2.1.1 实验药品 22 2.1.2 实验仪器 22-23 2.2 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 23-24 2.2.1 热分析表征 23-24 2.2.2 X 射线衍射表征 24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24 2.2.4 BET 测试 24 2.3 测试电池的制备及相关电化学测试 24-26 2.3.1 粉末电极的制备 24-25 2.3.2 电池的装配 25-26 2.4 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 26-27 2.4.1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CV) 26 2.4.2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EIS) 26 2.4.3 恒流充放电测试 26-27 第3章 固相法与共沉淀法合成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7-54 3.1 固相法合成 LiNi_(0.7)Co_(0.3)O_2及其工艺研究 27-35 3.1.1 固相法制备 LiNi_(0.7)Co_(0.3)O_2正极材料 27 3.1.2 烧结温度对 LiNi_(0.7)Co_(0.3)O_2材料性能的影响 27-32 3.1.3 烧结时间对 LiNi_(0.7)Co_(0.3)O_2材料性能的影响 32-35 3.2 共沉淀法合成 LiNi_(0.7)Co_(0.3)O_2及其工艺研究 35-48 3.2.1 共沉淀法制备 LiNi_(0.7)Co_(0.3)O_2电极材料 35 3.2.2 Ni_(0.7)Co_(0.3)(OH)_2的 XRD 与 SEM 35-36 3.2.3 A 和 B 两者滴加顺序对 LiNi_(0.7)Co_(0.3)O_2材料性能的影响 36-41 3.2.4 络合剂 NH_4·H_2O 浓度的影响 41-44 3.2.5 烧结温度对 LiNi_(0.7)Co_(0.3)O_2材料性能的影响 44-46 3.2.6 烧结时间对 LiNi_(0.7)Co_(0.3)O_2材料性能的影响 46-48 3.3 用共沉淀法制备 LiNi_(0.7)Co_(0.3)O_2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8-52 3.3.1 LiNi_(0.7)Co_(0.3)O_2XRD 分析 48-49 3.3.2 LiNi_(0.7)Co_(0.3)O_2SEM 分析 49 3.3.3 LiNi_(0.7)Co_(0.3)O_2循环伏安(CV)曲线分析 49-50 3.3.4 LiNi_(0.7)Co_(0.3)O_2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50-51 3.3.5 LiNi_(0.7)Co_(0.3)O_2电极材料交流阻抗(EIS)谱分析 51-52 3.4 本章总结 52-54 第4章 LiNi_(0.7)Co_(0.3)O_2电极材料的掺杂改性的研究 54-64 4.1 LiNi_(0.7)Co_(0.3-x)Mg_xO_2(x=0.05﹑0.1)的结构与性能 54-59 4.1.1 LiNi_(0.7)Co_(0.3-x)Mg_xO_2XRD 分析 54-55 4.1.2 LiNi_(0.7)Co_(0.3-x)Mg_xO_2SEM 分析 55-56 4.1.3 LiNi_(0.7)Co_(0.3-x)Mg_xO_2循环伏安测试 56 4.1.4 LiNi_(0.7)Co_(0.3-x)Mg_xO_2电化学性能测试 56-58 4.1.5 LiNi_(0.7)Co_(0.25)Mg_(0.05)O_2电极材料交流阻抗(EIS)谱分析 58-59 4.2 LiNi_(0.7)Co_(0.25)Mg_(0.05)O_(2-x)F_x(x=0.02﹑0.05 和 0.1)的结构与性能 59-63 4.2.1 LiNi_(0.7)Co_(0.25)Mg_(0.05)O_(2-x)F_xXRD 分析 59-60 4.2.2 LiNi_(0.7)Co_(0.25)Mg_(0.05)O_(2-x)F_xSEM 分析 60-61 4.2.3 LiNi_(0.7)Co_(0.25)Mg_(0.05)O_(2-x)F_x电化学性能测试 61-62 4.2.4 LiNi_(0.7)Co_(0.25)Mg_(0.05)O_(1.95)F_(0.05)交流阻抗(EIS)谱分析 62-63 4.4 本章总结 63-64 结论 64-65 参考文献 65-7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71-73 致谢 73
|
相似论文
-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 用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贵金属钴的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X76
-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 锂离子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第一性原理的研究,TM912
- BaCe1-x-yZrxSmyO3-α的合成、导电性及应用,TQ174.1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 高容量富锂层状固溶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TM912
- 硅基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TM912
- 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和Li[NixLi1/3-2x/3Mn2/3-x/3]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9Co0.1O2和LiNi1/3Co1/3Mn1/3O2,TM912
- 酚醛树脂热解炭包覆石墨化针状焦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TM912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的合成与改性,TM912
- 非接触式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TM912
- 氟代碳酸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TM912
- Co源对SnCo/C负极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TM912
- LiFePO4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研究,TM912
- 水性粘结剂对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TM912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912
- 尖晶石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TM9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蓄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