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权力支配及其在徽州村治中的作用

作 者: 张晓锋
导 师: 常保国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徽州宗族 权力支配 乡村治理
分类号: K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清时期的徽州已经成为宗族制度发展非常完备的典型区域。徽州宗族为了维护它在族众间的权威,获得自身发展的物质、文化条件,便努力通过与族内、族外的力量互动钩织和强化自身的社会政治网络。徽州宗族主持祭祀大权管理族内事务、教育本族子弟,鼓励宗族积极分子参与和管理地方社会事务;它通过族规家法完善自身的统治秩序;它还通过修族谱、建祠堂,对族众实行道德上的软约束,最终实现了对族众的文化控制。在徽州宗族的外围,它与会社、保甲组织、乡约组织进行有效的政治来往,进而掌握了民间统治的主动权。徽州宗族政治活动的基本目的是扩大宗族权力在徽州村治中的作用,实现宗族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宗族权力表现出的身份多重性、文化渗透性、利益驱动性、权力推移性十分明显。徽州宗族权力支配体系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为极大地促进了徽州宗族整体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宗法制堡垒,促进了徽州宗族权力的再生性扩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11
  一、研究意义  8
  二、研究现状  8-9
  三、研究方法  9-10
  四、基本思路  10-11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徽州宗族及其权力支配体系的构建  11-21
  一、徽州宗族的形成和发展  11-12
  二、徽州宗族的基本特征  12-15
    (一) 聚族而居  13
    (二) 无谱不传  13-14
    (三) 族权显著  14-15
  三、徽州宗族构建权力支配体系的方式  15-21
    (一) 确定边界,构建社会网络  15-17
    (二) 培植徽商,提供经济支持  17-18
    (三) 重视教育,加固文化认同  18-21
第二章 明末清初徽州区域内的政治认同与排斥  21-34
  一、徽州宗族与共同体外部组织的权力博弈  22-26
    (一) 徽州宗族与会社的政治互动  22-23
    (二) 徽州宗族与保甲组织的政治互动  23-25
    (三) 徽州宗族与乡约组织的政治互动  25-26
  二、徽州宗族对共同体内部成员的权力控制  26-34
    (一) 徽州宗族对族内民众的控制  26-30
    (二) 徽州宗族对妇女、佃仆特殊群体的奴役和控制  30-34
第三章 明末清初徽州宗族权力支配与乡村治理  34-41
  一、徽州宗族的权力支配及其在徽州村治中的表现  34-38
    (一) 身份多重性  34-35
    (二) 文化渗透性  35-36
    (三) 利益驱动性  36-37
    (四) 权力推移性  37-38
  二、徽州宗族权力支配在乡村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38-41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3

相似论文

  1. 资源分配方式对乡村治理的影响,D422.6
  2. 浅析民间信仰与宗族聚居村落维系,K892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治理变革的探索,D422.7
  4. “乡政村治”格局下的乡镇领导力研究,C933
  5. 我国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及其完善途径研究,D422.6
  6. 社会结构转型中女性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探讨,D442.6
  7. 苗族乡村治理研究,D422.6
  8. 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422.6
  9. 政治稳定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422.6
  10. 完善我国乡村精英治理的路径研究,D422.6
  11.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乡—村关系变化及乡村治理转型,F127
  12. 农民协会:乡村治理的新主体,D422.6
  13.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D422.6
  14. 乡村治理制度创新中的地方政府,D422.6
  15. 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422.6
  16. 我国农村民间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422.6
  17. 建国以来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422.6
  18. 乡村治理中的农村青年消极社会情绪探析,D432.6
  19. 试论明清徽州宗族的道德教化,K248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422.0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