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政治稳定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

作 者: 冯美玲
导 师: 秦国民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政治稳定 乡村治理模式 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问题自古以来就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现代化建设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乡村治理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基础性的核心作用,是当前政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政治稳定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必须维持的外部环境,同样制约着乡村治理的发展。本文正是把政治稳定作为一个分析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建国后,乡村治理模式经历了三种模式类型,即建国初期的乡(村)政权治理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演变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政社合一治理模式是一种政府控制型乡村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治理模式是一种区域主导型乡村治理模式。虽然它们均维系了政府主导型政治稳定,但维护乡村政治长久稳定的理想治理模式是在政府控制型乡村治理和区域主导型乡村治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益结构特点,有利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对现代化转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政治稳定的动态发展性,乡政村治模式下的乡村社会仍存在有局部的制约政治稳定的因素。本文在论文最后一部分,深入剖析治理理论,对上述制约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进而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减少对政治稳定的不利影响,使乡政村治模式向民主合作型治理模式发展,能够在动态的政治稳定下始终保持治理效应的最大化。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引言  10-16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0-11
    1.1.1 选题背景  10
    1.1.2 选题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3
  1.3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3-14
    1.3.1 理论工具  13-14
    1.3.2 研究方法  14
  1.4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14-15
    1.4.1 研究思路  14
    1.4.2 基本框架  14-15
  1.5 创新与不足  15-16
2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16-21
  2.1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相关概念  16-19
    2.1.1 政治稳定的概念界定  16-17
    2.1.2 乡村治理相关概念界定  17-19
  2.2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的关系  19-21
    2.2.1 政治稳定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19
    2.2.2 良好的乡村治理对政治稳定的促进作用  19-21
3 政治稳定视角下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换  21-28
  3.1 建国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类型  21-24
    3.1.1 建国初期的乡(村)政权治理模式  21-22
    3.1.2 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治理模式  22-23
    3.1.3 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  23-24
  3.2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转换的动因分析  24-26
    3.2.1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经济动因  24
    3.2.2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政治动因  24-25
    3.2.3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文化动因  25-26
  3.3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方式及未来走向  26-28
    3.3.1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方式  26-27
    3.3.2 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是维系政治稳定的理想治理模式  27-28
4 政治稳定视角下目前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现状  28-38
  4.1 现行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运行及取得成效  28-30
    4.1.1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组织结构与运行  28-29
    4.1.2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治稳定  29-30
  4.2 乡政村治模式阻碍农村政治稳定的现实困境  30-34
    4.2.1 乡村治理主体自身发展障碍影响政治稳定  30-31
    4.2.2 乡政村治组织结构在运作机制上存在缺陷  31-32
    4.2.3 乡政和村治在履行职能上难以有效衔接  32-33
    4.2.4 农民体制外政治参与现象增多  33-34
    4.2.5 乡村治理资源匮乏影响政治稳定  34
  4.3 乡政村治模式现实困境的制度性原因分析  34-38
    4.3.1 乡村公共财政体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34-35
    4.3.2 乡政治理体制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制化水平不高  35-36
    4.3.3 乡级机构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制度约束力不足  36
    4.3.4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与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  36-37
    4.3.5 乡村政绩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  37-38
5 发展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的对策研究  38-44
  5.1 构建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  38-39
    5.1.1 规范乡镇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方向转变  38
    5.1.2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8-39
  5.2 加强乡村政权组织治理方式规范化  39-40
    5.2.1 规范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领导体制建设  39-40
    5.2.2 完善乡村职责权限的法律制度供给  40
  5.3 促使农民利益表达过程制度化  40-42
    5.3.1 畅通体制内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41
    5.3.2 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  41-42
  5.4 谋求乡村治理效能最大化  42-44
    5.4.1 培育乡村精英作为乡村治理人才  42
    5.4.2 改革乡村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42-44
6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48
个人简历  48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英租威海卫时期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422.9
  3. 中国网络利益表达及其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61
  4. 城中村治理模式与村庄边界开放程度研究,F299.2
  5. 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新农村建设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研究,F320
  6.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农村契约化管理模式研究,D422.6
  7. 建国以来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422.6
  8. 村民自治导向下的乡村精英治理模式研究,C912.82
  9.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60
  10.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政治稳定研究,D663
  11. 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633
  12. 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731.2
  13.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61
  14. 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D0
  15.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60
  16. 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历史、挑战、对策,D61
  17. 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60
  18. 墨西哥现代村社制度,K713.5
  19.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663
  20. 当代中国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6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